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800字 >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

小编: 北巷以北

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更是常见,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一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许多课外书,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德国著名作家米拉·洛贝的《苹果树上的外婆》了!

《苹果树上的外婆》讲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外婆和奶奶,可是安迪没有,这令他很伤心。然而有一天,外婆从天而降,来到了安迪家的苹果树上。外婆和他一起去游乐场、去套野马、去海上冒险……外婆的打扮很奇怪,裙边下总是露出好笑的白色衬裤花边。她总有些大胆新鲜的主意,就算被警察处罚也不在乎——嘿!这个外婆还真“另类”。有一天,邻居家搬来了一位新奶奶,她的故事也很奇特,而安迪在两位老人的爱护中懂得了许多许多。

但实际上,外婆这个角色是寂寞的安迪在苹果树上为自己幻想出来的。外婆其实就是“安迪”自己,只不过是安迪内心向往的自己外化成了外婆。你看,外婆的行为完全是个小孩子吗!吧唧吧唧地喝汤,过马路不看红灯……这一切,都是在安迪自己的小世界里发生的。但总要有人帮助安迪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出来。

隔壁新搬来了一位十分喜爱孩子的老奶奶。安迪也十分喜爱老奶奶,帮他搬家具,整理房间……当然,他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求助老奶奶。渐渐地,安迪去苹果树上找外婆的次数减少了,因为他觉得这位老奶奶比外婆更需要他的帮助。安迪同时拥有了外婆和奶奶。

也同时拥有了充实的生活和快乐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二

写作文攻略:让材料“新”起来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际经历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话,叫“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当一个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鲜事的事件上时,这件(些)事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鲜事,因为它是你自己的。基于此,这里给出能让所选材料变得更加新颖独特的两种方法。

1、从第三、第四构思中选材

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也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写母爱,即是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会显得比较新。

2、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

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三

“庭下水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独自坐在窗前,倾听着水田中那铿锵有力的蛙鸣,宛如在欣赏一首交响曲,撼人心魄……

我静静地听着,痴痴地看着,一切仿佛凝固起来,静谧的,幽深的,动听的……

忽然一束灯光出现在水田中,他四处张望着,寻觅着,搜索着……不一会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灯光也不再惊疑不定,此时此刻他俨然一个狙击手瞄准目标一样,全神贯注,雷打不动……

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他在干什么?难道又有……不会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继续看着,祈祷着,希望刚才的那个假设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灯光跃动了一下,“他扑上去了!”我的心揪得更紧了。紧接着刚才那优美绝伦的蛙群大合奏没有了,只剩下那杂乱无章而又略带凄凉的蛙鸣——听着这一切,我的心“咯噔”一下,泠泠的,我的思绪变得凌乱不堪,心潮如滚滚江水开始翻涌奔腾——从那灯光的迅捷可以看得出刚才那人的举动。我的心也随着他的举动而一次次地揪着,甚至揪得很紧……结束了,该收场了,灯光离开了,我听到一声声的悲鸣随他而去,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满脸堆着笑的面庞,以及他那鼓鼓的蛇皮袋。

水田里的“杂光”消失了,四野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是不再是“听取蛙声一片”热闹场面,只留下那“苛全性命”之蛙对逝去者的哀鸣,似乎在吟诵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欲别故乡难”。

倾听着凄戚的蛙鸣,一股冲动冲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人们就不能坐下来与我一起听蛙吗?难道非要听那蛙痛苦的鸣叫吗?难道还要听那农药带来的痛楚心扉的呻吟吗?难道……

人类啊,让我们都静下心来,一起倾听那欢快的蛙鸣吧,倾听那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吧……

不能让果子烂树上材料【精选4篇】四

阅读下则材料,理解其中的寓意,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一个旅人,在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又渴又饿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驱使他扒下身上的黄沙掘水,他扒了许久,扒出一个洞,仍没有见到水,就灰心的倒在一边等待死亡。

后来,又有人从这片沙漠经过,发现他的尸体和洞,人们在洞里在扒了几下,就见到了潮湿的沙土;再扒,就见到了水。人们慨叹的说:躺着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之中。遗憾的是,他一来到了成功之门,却没有进去。”

要求:1。联系现实,发表议论。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成功不在半路上材料作文范文及点评:成功不在半路上

为成功而前行,就像去一个遥远的圣地,道路崎岖而漫长,可你千万不能半路放弃。沙漠旅人的失败,由于他在挫折面前的放弃;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旅人已来到胜利之门,却由于自己的气馁而丢掉了近在咫尺的成功。旅人的悲剧,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不能在挫折面前放弃,而应有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也许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等一个人,等得不耐烦就走了,你前脚走,他后脚到。事后,你又懊悔怎么没多等一会儿。同样,追求成功,却半路放弃,而成功也许就在几步之外。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世间渴望成才的人很多,而真正成才的人却很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有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正如天上的云,朝朝暮暮游动,但形成降雨的云能有几何?钻研学问,成就事业,决不能一曝十寒,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有成功的希望。许多名人的成功无不说明这一点: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战绩赫赫,他在奥运会上曾以“三金一银”的成绩掀起了美国的李宁热。许多人羡慕他的成功,可这成功的后面,包含了多少遍体鳞伤中的苦练。如果他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一座座堡垒,他能多次登上冠军的领奖台吗?

相反,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有了一点成绩就自高自大,这样的人是不会事业有成的,即便取得的一点成绩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指物为诗”、自恃神童的方仲永后来不也“泯于众人”了吗?以《别赋》著称于世的江淹不也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笑柄吗?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有了一点成绩便孤芳自赏,没能向更高层次追求,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贵在坚持,这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位哲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两岸的桥梁。”这行动的含义,就是要我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地去做。

世上万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的背后包含了无数失败。强者在失败中激发斗志,执著地用无数次失败做奠基,直到抵达成功的金字塔;弱者在承受了若干次失败后,迫于自身的压力和周围舆论的压力,在失败面前举手投降。自古雄才多磨难,历来纨绔少伟男。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切不可熄灭心中奋斗的火焰;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也便成了困难的俘虏。我们应当从沙漠旅人的悲剧中吸取教益。

【点评】《成功不在半路上》这篇作文读懂了所给材料的寓意,所确立的论点是: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不能在挫折面前放弃,而应有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本论部分运用事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深刻、有力,说服力强。文章中心突出,逻辑严密,但是针对当前现实不够,给人有点空洞的感觉。从表达方面来看,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结构完整,语言表达严密、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