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800字 >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

小编: 七号同学

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一

在学校,在路上等等一些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同龄人,或者比自己大的,比自己小的一些人。在学校,有的人温文尔雅的,有的人却总是在校内校外打架的,有的甚至打残了,这种人都是家风不好的,爸妈管不住。

在路上,你正在走路的时候突然从你身边飞过一辆车,速度快极了,还会发出嘟嘟的声音他们通常觉得他们这样很帅,但是他们想没想过路人会怎么想,一些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会受不了,中等年纪的会觉得他们很傻,我记得一个阿姨曾说过他的儿子。阿姨说,他儿子买了一辆酷车,7000多,然后又改装了,花了3000多,这一辆车加起来就10000多了,谁知道还没骑多长时间就被人偷了,阿姨说,那你骑我的吧,他儿子说,你车不好看,我坐公交车,这种人都是爸妈很宠他,就是这种宠他,让他变成爱打架,花钱如流水的孩子。再看看那些乖巧的孩子,她们家肯定家风很好,不让他们的孩子乱混,以后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家庭,那些爱打架的,他们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家风在每个家庭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会让孩子们有规则意识,那些家风不好的,他们可能就这么乱下去,有些人觉得这样做可能不好,就改邪归正了。

闫静蕾

实验小学

QQ:550833810

电话:130710671**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二

本世纪,鼓励创新。语言是种交流的方式,更在无时无刻的更新。
从SZ到SD,再从SD到SB,无不意味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递进,然而递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创新与跟风。当然,在某些时候,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说第一个说SB的人是创新,那么,之后随处随口就是SB让SB流行起来的人们就是跟风。所以从根本上说,跟风成全了创新,无论好坏。
抛开创新,就跟风而言,我也有个小故事。具体是哪日,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依稀记得事情的大概。那日与一群朋友聊天,于是我讲了个从别人那听来的故事,故事很可笑,但却很难懂,当时我听过后一副茫然的表情,也不知道笑点在哪,但经别人点透后才捧腹大笑起来,恍然大悟。终于,我把故事很生的讲完了,本以为会冷场,因为这个故事太难懂了,但我料想的冷场却没有发生,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反倒让我迷茫起来,难不成大家都听懂了或是以前听过?我把我的疑惑说出来,朋友为了揭开了答案。其实说来可笑,真正听懂这个故事的只有少少的两个人罢了,他们笑了,然后其他人见他俩笑了,也就跟着笑了,于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这样起来了。所以,不得不说,跟风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最近网络上也刮起几起飓风,什么“元芳你怎么看”,什么“屌丝”,还有“我去年买了个表”等语言的“文化”,有时我真的挺佩服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就拿“我去年买了个表”来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只是简单的表面意思,中国语言当真是“博大精深”。但是这些和跟风有什么关系呢?有人不解。其实这几场“飓风”,本都是几阵不痛不痒的微风,但跟的人多了,再加上网络本身就是极好的传播工具,这风自然也就大了,变得厉害起来,具有攻击性。但对于这些,我都是摆着嗤之以鼻的态度。
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世界也有光明和黑暗,凡事都有两面性,跟风也不例外。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班级,本有寥寥无几的人知道学习,其他人看这几个人在学习,于是其他人跟起风来,再然后,班级里刮起一阵良好的学习风。幻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露骨。现实总是和幻想有差别的。现实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本有大多数人知道学习,寥寥无几的人无所事事,整天玩,于是知道学习的人慢慢的跟起这股恶风,然后,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最终,只有可悲的几个人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倒也是意志够坚定。
谈大一点儿的,说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多少是跟着韩剧走的,没营养的泡沫剧到处都是,搞得中国节目都快失去自己的特色,对于这些“韩剧式的中国剧”,倒不需要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方式,但何必如此勤奋刻苦的去学习呢?有那时间倒不如想办法把自己的国剧好好的做好,让别人跟着自己走。《美国之声》是这样,《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我是歌手》更是将这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归根结底,其版权都是从荷兰的《TheVoiceOfHolland》购得的。
中国大多数人的特点是爱凑热闹,看自己人打架,搞分裂,基本上都是摆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姿态。说的夸张了,你站在大街上,去人多的地方看,必定会看见有事发生。车祸啦,吵架啦,打人啦,只要这类事发生,看热闹的人比比皆是。本身几个人的事情,非得搞得满城风雨,且不说看热闹的人把路围的水泄不通,但最起码的公德心你跑哪去了?看见车祸,赶紧打120啊,就知道看,看这些增长知识?看见吵架打人的,你倒是赶紧劝阻啊,站那看笑话心情很愉悦?就知道跟风,跟歪风,看见泥就往里钻,活像个泥鳅。
跟风的人很多。跟风的人永远不会有辉煌,因为他们的行为只是对先人的复制,他们都只活在过去。
跟风的事也不少,有一句哲人说过:“世上除了变是永恒的,没有不变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新事物发展的时候,风更不会少。
所以,在这个多风的世纪,还望君不要盲目,勿失本心。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三

福建船政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与国际接轨的、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的一所多元化高等院校,是中国近代科技和海军的摇篮,更是近代以福建为中心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船政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从船政学堂透视近代福建对外的文化交流》6 月, 闽、浙总督左宗棠在上奏清廷《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中, 建议在闽设局造船办学。7 月14 日, 同治皇帝准奏, 以“实系当今应办急务”令其办理。10 月, 他奏请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11 月又奏请开设求是堂艺局。12 月, 船政工程动工兴建, 并对外招生。1 月求是堂艺局正式开学, 校址暂设在福州城内定光寺( 又称白塔寺) 、仙塔街和城外亚伯尔顺洋房。同年6 月, 求是堂艺局迁至马尾新校舍, 即分为前后学堂。12月设立绘事院( 又称绘画学堂) 。2 月又创办管轮学堂( 后并入后学堂, 称驾驶管轮学堂) 和艺圃( 又称艺徒学堂, 后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这些学堂就被统称为福建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教育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福建船政学堂是否为中国第一所高等院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暂且不作过多的解释。而作为中国近代的一所新式学校是从西方引进的,它的创办本身,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体现。

福建船政学堂办学模式,最初的设计者是法人监督日意格。他采用法国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合为一所学校,办成一所按学科分设专业与课程的近代高等学校。后学堂学制造,利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编制而成,前学堂学驾驶,则采用当时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各科目所用的教材,或原文,或译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早期的教习与工程师,除个别外,也都是由洋监督日意格从法、英两国物色聘请的。

船政局在洋教习、工程师任职期限将届时,就积极建议派遣“天资颖异,学有根柢”的毕业生,分赴英法继续学习造船与驾驶。“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赴英国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之理”。由于洋务派大臣认识比较一致,上奏才11天,就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赞成签转。这在当时官僚衙门风气中,可以说是特例。但却搁延达三年之久才成行。由于各省官员的地方主义,缺乏远见,不愿意援例拨款支持,最后只好减少派遣名额,缩短留学年限,以压缩经费预算,全部预算经费只20 万两,均由福建省的厘金、税务与船政学堂经费分摊。虽仅此一端,但也应当似为福建的重视教育,重视人才,记功一笔。

船政学堂第一批留欧学生,也是中国政府正式派遣的第一批留欧学生,于1877 放洋。在此之前,1875 日意格已先带五名学生去欧洲。它比1872 容闳带领第一批幼童留美不过稍迟3~5 年。但在后来的留学教育史上,大书特书幼童留美的历史意义,而对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批青年留欧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则不甚重视。当然,幼童留美,是中国政府正式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确有开留学教育先河的历史意义,对后来也有很大影响。

福建船政学堂从 1867创办到1907年停止招生,辛亥革命后,12月由海军部接办改组为3所各自独立的学校,前后46年,毕业生共629 名。从今天看,育才数量,微不足道。但从能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这批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包括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政治,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或担任船政要职,为中国早期海军骨干;或从事经济建设,对中国近代造船、铁路、矿业、冶炼、邮电等实业的振兴,做出重要的贡献;或在教育部门供职,或从事翻译工作,或担任外交官,在中外关系、文化交流上起重要作用。这就突破了“中学西用”的框框,引进了触动“中学”的“西政”和“西学”了。在这方面, 严复是一个典型。他透视西学, 提出了西方国家“以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的精辟论断; 抨击时局, 破天荒地揭露专制君主是窃国大盗;传播西方进化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 影响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成为维新变法的精神领袖;提出了强国富民的救国方略, 鼓吹“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科学与民主方向发展。

在传播西学方面有所作为的人还很多。如和严复同学、知名度不及严复而也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有所贡献的还有很多。还有以随员身份同批赴欧,进入法国政治学校学习国际法的马建忠、陈季同。马建忠后来在欧洲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精通英文、法文、希腊文、拉丁文,得以根据外文文法,研究古汉语文法结构,写成中国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汉语文法书《马氏文通》,开拓了近代汉语文法研究领域。如果说,以上所举留学生主要是将西方文化引进中国来,陈季同则还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他也在法德等国使馆工作多年,熟悉欧洲社会与文化生活,时常出入巴黎文艺沙龙,将中国名著《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介绍到法国,还曾用法文写了《中国人自画像》、《中国戏剧》、《中国故事集》、《吾国》等和一本以中国问题为题材的喜剧《英雄的爱》,在法国文坛上享有盛名。正是由于船政学堂及其所派出的留欧学生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所做出的贡献,形成了中华民族近代化中独树一帜的“船政文化”。

总之,福建船政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与国际接轨的、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的一所多元化高等院校,是中国近代科技和海军的摇篮,更是近代以福建为中心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四

篇一:万事从来贵有恒

古人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你会不会感叹,如此单薄的力量竟会造出这样的奇迹?其实,一切只缘于背后的那份恒心,万事从来贵有恒。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两岁时害了病,得了口吃,他困此倍受同学的嘲笑。他发誓一定要改掉口吃的毛病。但这又谈何容易,但他就是凭着自己惊人的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终于战胜了口吃的毛病。细想若不是当年的田中角荣那份恒心,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功?又怎么会有飞速发展的日本呢?

追溯历史,多少文人墨客的成功都在背后有一份支撑着他恒心呢?王献之,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字如行云流水,被流传至今,殊不知,当初的他为了这每天都坚持练字,不知坚持了多久,只知用尽了满满18缸的涮笔水。也许当初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百性,但正因为他的这份恒心使他终成一代大师。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他不放弃,最终的成功只因他不计其数战胜困难,坚持不懈,成功只因有恒心。

翻阅史册,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恒心的重要。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这也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多少次我们发誓要坚持写日记,几天后只能对着只用去一雕塑的日记本傻笑。多少次我们发誓要努力再努力,这份激情又是在几天后消失的呢?如果我们都具有一份无限的恒心,谁又敢保证将来的我们不会成为一代名人呢?

但保持恒心,并不是要坚持做无谓的事情,一条违法犯罪的路需要我们以恒心坚持走下去吗?一杯益的书需要我们以恒心坚持读下去吗?

所以说说从来贵有恒,除了有恒心,还要有选对路。

篇二:播种·丰收

接受—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那般畅快淋漓,付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般坦坦荡荡。

你付出了努力,接受了成功;你付出了真诚,接受了友谊;你接受了荣誉,付出了艰辛;你接受了爱情,付出了忠贞……

接受与付出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意味深长。

我喜欢接受的痛快,付出的慷慨。如果付出是春天播种的辛劳,那么接受就是秋天丰收的喜悦。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在失望的荒地上付出你宽大的胸怀,在希望的沃土上会得到你心灵的慰藉。”是啊,当你手捧玫瑰,那诱人的香气飘入心扉时,你感到心灵仿佛被晶莹剃透的水流洗刷过那样舒畅。

我喜欢接受的美丽,付出的伟大。如果付出是充满荆棘的漫漫征途,那么接受就是征途后蜂飞蝶舞的锦簇花团。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告诉我们,没有人民抛头颅、撒热血的气节,哪会有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历史漫漫的长幅画卷告诉我们,没有科学家的钻研开拓得出的伟大结论,哪会有如今的美好生活?前辈在“山重水复”中付出,我们在“柳暗花明”中接受。

我喜欢接受的公平,付出的豁达。如果付出出纳真诚的货轮,那么接受就是满载而归的货物。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获得真挚的友谊需要付出,付出真挚的友谊需要获得平正的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接受与付出就是这样如亲密的伙伴,形影不离。

接受不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

携一缕接受的阳光,系一丝付出的绸带,整理行装,踏上实现自我的道路……

篇三:暖心的爱

爱,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父母的一句“放学啦?“充满着爱的.气息,父母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满载着爱的硕果,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其实如果我们是蝴蝶,那么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就是一片花海,如果我们是蜜蜂,那么父母给予我们的就是满缸蜂蜜。可是,你真的留心过父母对你无限的爱吗?你真的感恩过他们吗?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沐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我亦是如此。

妈妈给予我的是关爱,是疼爱,是无私大爱,而我却身丰福中不知福。

儿时的我,刁蛮、任性,更重要的是挑食!每一次妈妈都会变着法儿做出合我胃口的饭菜来。那天早上,天下着雨,而我却说要吃方便面,在家里又哭又闹。妈妈二话没说,立即打着一把小伞就出去了。回到家,妈妈的衣服被淋湿了,一连打了几个喷嚏。而我一点儿都不懂事,一句话也没有对妈妈说,只是嚷嚷着让妈妈快煮方便面。妈妈一边咳嗽着一边为我煮面。中午,我回到家,不经意间发现妈妈背着我在量体温。趁妈妈不注意,我偷偷跑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发高烧了!她不但不告诉我,还硬撑着对我微笑!我低下了头。

现在想起时,我的眼圈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付出的那一整颗心,我有认真对待吗?不,我没有。

回到家后,我看着妈妈的脸一本正经的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先是愣住了,随后把我搂在怀里,我看见,妈妈哭了,她激动地说:“针针,妈妈不图你回报,只希望你长大有用自己快乐,但是妈妈今天听到你这番话真的很欣慰,你是妈妈的好女儿!”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我也哭了,是感动的泪。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真的大了!

您给予我的爱是无私的,而我对您的回报也必定是无限的,妈妈,我爱你!

有关家风的议论文【通用5篇】五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一旦离开它,人类将不能生存。

据有关数字检测,人体中,有60%~70%是水,也就是说水是人身体组成的重要部分,且是最重要的成分。有人曾做过实验:一个人每天只喝水,可以维持十几天的生命,而什么都不吃,维持三天就可以算是奇迹了!可见,水,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虽然在地球上海洋是占了71%之多,但是,可供人饮用水,即淡水资源却微乎其微,有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缺水的危机,当然也包括我国!可是,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在有用水条件下却故意浪费水,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水是人类生存的关键,在我国西部地区以及东部繁华的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缺水的问题。虽然,我国有两条大河在支撑着我国的饮水及用水,可是不得不说,曾经黄河是断流过的,如果我们还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继续浪费水资源,或者污染水资源,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国其实也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年均占有水量仅占世界的1/4,1750立方米。你是否还觉得这个数字很庞大?还不用担心呢?那么,你错了,这还是大估算呢!有的水已经被污染,有的用于了各项资金项目…这样,人年均实际占水量就更是少之又少!

再说说我们纳溪,或许水资源暂时还没有造成短缺,但是在前几年,开办的纸厂将污水直接排放进了永宁河,造成永宁河河水浑浊,使得原本清澈的永宁河变得臭气熏天,经过好几年的治理,才有了一点改善,这就是人类造成的啊!幸好还有明智的政务,要不然人们继续这样破坏水资源,再过几年,我们不就没水用了吗?没有了干净的水,我们怎么生存?我想,或许那些制造污染的人,应该没有考虑到公共利益吧!或许他们仅仅只看到了他们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殊不知,后果可以让他吃惊!这也就应征了一句话:害人终害己。

是的,制造污染源或者浪费水资源都是不可取得,相反我们都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不说是就不允许开办纸厂,而是职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污水经过处理在排放进江河,与此同时,还要优先考虑到公共利益,从长远眼光去看待它。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自身,我们呼吁:

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水的启示800字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水:雨水、露水、江水、河水、湖水等,它们有的晶莹透明,有的浑浊不堪;有的缓缓流动,有的激昂澎湃;有的小如珍珠,有的浩瀚如云。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启示,使我们的心灵也如水一般清明。

遥望那向东流去的河水,让人们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时光飞逝。古人对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这些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前人对后人的期望:要珍惜时光。是啊,拥有无限生机的我们,若不趁着这逐渐流逝的大好时光奋力一搏;又更待何时呢?

俯首注视那被雨水打上小孔的石头,让人们体会到了水滴石穿。这其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是由量的慢慢积累才导致最终的质变。设若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一夜间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或是让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瞬间变成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再或是让一个双眼残疾的人一眨眼间变成一名100米运动员等等,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难以相信。因而凡是要想获得成功的人必须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时时牢记“水滴石穿”。

倾听那春雨水滋润万物的声音,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空灵。那一丝丝轻盈的细雨犹如淘气的精灵,伴随着微风,轻轻地跳到树叶上、花丛中、泥土中,也跳到了在一旁聆听的人的心中,让人联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雨声在喧嚣的生活中为我们平添了一份平静、一份空灵。

凝望那汹涌澎湃的波涛,让人们感觉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那激荡的海水中,蕴含着大自然雄伟的力量,同时也教会了人们:应该奋力拼搏,不管有任何艰难和阻碍,只须尽自身全力去搏,便无须遗憾了。正如汹涌的波浪无所顾忌地向海边的岩石打去一样。

总之,水无时不刻地在向人们启示着什么,水给人们的启示有很多很多。而在这其间的启示,惟有用如水的眼睛和如水的心才能找到,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