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话题作文 > 人物作文 > 爷爷 >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

小编: 北海有鱼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一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虎跑公园秋游,还参观了建在虎跑公园内的李叔同纪念馆,我们对这位奇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李叔同爷爷(1881-1942),号息霜,浙江平湖人,曾留学日本,擅长油画、音乐、戏剧、书法,认教于两浙师范学堂,丰子恺刘质平等均为他的学生.39岁时突然出家,在杭州虎跑的定慧寺披剃,剃度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晚晴老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在红尘之外的弘一法师以满腔热忱提出“念佛不忘爱国”的口号,影响很大。成为爱国爱教的典范.先后在浙江、上海、福建等地研究律宗,弘扬南山戒律.1942在福建泉州圆寂,终年63岁。李叔同爷爷在临终时写下了“悲欢交集”这四个字。他还在生前写了首叫《送别》的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成了千古名句。李叔同爷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敬佩不已。

这次秋游让我认识了李叔同爷爷,了解了历史名人的生平,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非浅。我想: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秋游!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二

他,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潇洒自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高傲。他,就是我华夏的诗仙——李白!

他的一生也是那么悲惨,十三岁时被生活所逼迫,仗剑游国。一柄青莲剑,斩断了所有的尘世纠葛;一声长歌,道尽了心中所有的无奈。到了三十岁,三入长安,第一入,留下“行路难,归来送”之语,第二入,留下“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第三入,什么也没留下,便走了。举起酒,一饮而尽,孤身一人,浪迹天下。这一切,怪,也就怪君主昏庸,也怪他不该生于那时,让他一生不得志,怀才不遇。

当我颂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时,眼前的他,一口一口的饮着杯里的酒,靠在树上,望着天上那一轮圆月,眼角一滴晶莹,是啊,这一日,世人或许都与家人一起品尝佳肴吧,自己在今日却要与知己告别,呵。

半夜醒来,皎皎月光投射在地上,吾忆起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坐在床边,望着那轮明月,故人的欢声笑语浮现在他眼前,他伸手,想去抓住他们,可是手一摸,却只是摸住了一抹虚无,是啊,他们怎么可能在这里,摊开宣纸,提笔,写下《静夜思》一诗,流传至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毕业那天,我拉着同学的手,脑海中浮现起这首诗。当时的你,是否也是这样,不舍得拉着有人,且不得不松开他的手,任他离去,看着他远去,最终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原野上,心中无限凄凉。

这就是他,大唐的诗仙——李白。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中描写的琅琊山风景如画,而当时的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太守,当一个人在人生最低谷时,能有心情游玩与山水之间。这种人从古至今,实在屈指可数。

而当时欧阳修自号醉翁时,提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欧阳修在当时并不是喝醉的,只是把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欧阳修完全让自己寄情山水,寄情于琅琊山之中,完全抛开任何杂念,不再纠结于曾经过去的往事。自己被贬谪后依然保持着如此良好而积极的心态,与民同乐、随遇而安,他那开朗的性格,是世人所向往的。

后文也有一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当地与欧阳修游玩的民众了解他为游玩而快乐,却不知他同时也为民众而愉悦,也就是与民同乐。从他这几句笔墨看出他的性格是与众不同的,虽然他被贬滁州,但是他并不像柳宗元等文学家与诗人,而是在贬谪后能豁达乐观。当然,他乐观也有理由的,其实认真品读文章会发现,文中描述他“乐其乐”,也就是与民同乐的细节,侧面描写他治理滁州分关注民众,了解民心,治理得十分安定。也暗示着自己其实并不觉得做一个伟大的好官,就要为天子服务,即使职位再小,只要在岗位上做好,也是一个好官。

“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会捉老鼠都是好猫。”邓小平的名言也像欧阳修一样使我受益匪浅,欧阳修从“白猫”贬为“黑猫”,但仍然可以为国家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为此而自豪。如今,在现代人的社会上,即使是为这个社会的付出的影响微不足道,只要曾经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为世界奉献过自己的力量,付出过自己的汗水,也不应该被我们看不起,而是需要我们的尊敬!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四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往来和交流正式拉开了序幕,著名的高僧鉴真从中国带去了“雕刻、建筑、佛学和医学”,也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文字的发展。因此,从这些历史依据可说明中国对日本的友好是永远分不开的。

然而,只因为利益蒙蔽了日本右翼分子的眼睛,二战开始向中国蔓延,疯狂的人开着疯狂的炮火一阵狂杀……九一八的炮声,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和南京大屠杀残死的30万同胞的呼告此起彼伏,几十万人的英魂啊!这些过河拆桥的杀人魔王……

1941年12月7日,日本的野心开始逼近美国,在美国人痛心的眼泪中,呈现出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此次空袭几乎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面对这群野兽终于忍无可忍了,丢下了两科原子弹,炸毁了军事、科技、经济、文化中心广岛和长崎,这就是所谓的那一片寂寞的来源吧!

到现在,日本仍不再历史面前低头悔过,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竟然是自参拜靖国神社,比起德国总理来,简直差之甚远,战争过后,德国总理公开向二战的受害者们跪下道歉,因此一句话说“跪着的德国总理比站着的日本首相高!”

日本右翼分子们,如果你们仍要继续掩盖事实的话,就请吧!因为永久的,不可改变,也不可掩埋的历史可以作证!

历史文化散文第一人【范文5篇】五

有这样一座城池,看过春秋战争的硝烟,看过盛唐的歌舞升平,看过宋元的繁华盛世,也看过历史的车轮是如何在后来越走越慢,直到某一天忽然间迈入了另一个世界。

有这样一座城池,穿越数千年历史的篇章,尘世的喧嚣。静静地伫立在那儿,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人们对着它微笑或叹息,它却沉默不语。

淹城,就是这样的城池。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一座被岁月淹没的城,会是怎样的?

一个初夏的清晨,我们踏上了去淹城的旅途。早上的天空异常阴霾,淹城的城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城门是完全对称的构造,左右是两谭深色的水,不时有金鱼在游动,中间是通道。灰色的城墙的正中央,用唐代隶书写着“春秋淹城遗址”六个大字。

初进城门,是古代石板的路面,和各种古代的建筑,仿佛时光退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年代。路过的地方不时成列着各种出土的文物,从它们已经模糊的轮廓中,能想象出当年的样子,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这句话一点不假。

稍向里去便可以看到三块牌坊,来自不同的年代,有着各自非同寻常的故事。据我们推断,其中一块是乾隆皇帝表彰功臣的,还有一块是贞洁牌坊,至于第三块的来历,不得而知。在那附近是宽阔的河面,上方有一座拱形的桥骄傲地立着,一条完美的弧线划过天空,略带些女子般的温柔与羞涩,瞬时融化了游人的心情。那是鉴桥。

我们久久地坐在湖边的台阶上,不忍离去。这条流淌了三千多年的河,今天依旧还是这样静静流淌着,没有声息,没有咆哮,没有激动,甚至没有诉说,就像什么也没有经历一样。好像历史就在不经意之间流走,什么也没有值得留恋的,什么也不需要记录。而那沉入河底的泥床,也许更是那样无声无息。历史的沉淀就是这样,一层一层覆盖,一层一层又被河水冲走。只有河水永远是透彻的,永远地澄清着。

越往里走,便越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没有古式建筑,没有历史遗迹,有的是路边的野草,年复一年地一枯一荣。田园诗的氛围,农家朴素的情致,在这时渐渐包围了我们。路上人迹罕至,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幽静。不过有路,有流水,有岸边的草木,也许就足够。在这里,曾经有什么人路过,曾经发生过多少事,已经不再重要。历史如此澄澈,与我们相对默默无语。

我为淹城的原始和落寞感到庆幸,淹城的废墟像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和古罗马的角斗场一样,完好地保留着……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去打扰那一片天,那一片宁静与梦幻。就让它静静地伫立,静静地驻守过往的风景。

静听淹城,穿越历史的足迹。

静听历史,穿越天际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