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成语故事【通用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特别是其中的话题作文。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故事【通用3篇】

成语故事【通用3篇】一

盛气凌人

盛气凌人,亦作“盛气临人”。谓以威严或骄横的气势压人。今多用作贬义。

近义词: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咄咄逼人、狂妄自大、骄傲自大、颐指气使

反义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大智若愚、和蔼可亲、平易近民

战国时期,秦国派出军队攻打赵国,这时赵太后执掌赵国的军政大权。赵太后见势不妙,就向齐国请求救援,但齐国提出,要想让他们出兵,除非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心疼长安君,不愿意答应齐国的要求。大臣们觉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赵国就有覆亡的危险,于是纷纷劝谏。赵太后执意不肯。

老臣触龙知道这种情况,也来见赵太后。赵太后何等聪明,知道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因此心中非常厌恶,露出恼怒的神色,骄傲蛮横,气势逼人。没想到,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只是和她说起了家常话。太后找不到发泄点,又想到触龙毕竟是个老臣,语气便慢慢和缓起来。

触龙见到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便向太后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王宫卫队。而且表示,因为自己对小儿子非常疼爱,所以请太后照顾一下。赵太后一听,以为触龙此来只是为了拉关系,就对他不再设防了。太后还笑嘻嘻地问,你是不是也喜欢最小的儿子,并说自己向来都是如此。

触龙却严肃地说道,太后一定是喜欢女儿比喜欢小儿子更多一点儿,并仔细给她分析:“你喜欢你的女儿,所以把她嫁到燕国做皇后,还整日向上天虔诚祈祷,希望她生个儿子成为燕国的太子。这样看来,你是在为女儿的长远利益考虑。可是你又是怎么对待长安君的呢?尽管你给了他大量的钱财,却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以后他在众人心中必定一点儿威望、一点儿地位也没有!这样看来,你处处考虑燕后的前途,却处处不考虑长安君的前途,所以说你更喜欢女儿一些。”

赵太后听了这番理直词正的话,觉得应该让长安君吃点苦,接受一些锻炼了。于是,她接受众人的意见,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果不食言,真的发来了大队人马相助赵国。众百姓都知道齐军来援是长安君做人质换来的,心中对长安君非常感激。

成语故事【通用3篇】二

沧海遗珠

解释:常用来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难得的人才。

故事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狄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有一位历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的老臣狄仁杰,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大唐的兴盛起到重要作用。后来,武则天掌握了政权,他协助女皇处理朝政,以不畏权势闻名中外,深受人们的钦敬。

狄仁杰虽然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从政道路布满了荆棘。他青年时代参加明经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结果被委任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军。这时就有无赖的官吏对他进行诬告,于是皇上派大臣阎立本对狄仁杰的问题进行处理。

阎立本召来狄仁杰,见他相貌不凡,气质高雅,心中先有了几分喜爱。狄仁杰回答讯问时,从容不迫,安详镇定,这使得阎立本惊奇起来。而狄仁杰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言辞中得到充分表现,又感动了这位钦差。

讯问刚结束,阎立本将狄仁杰的大手紧紧握住说:“过去孔子曾讲:‘查看一个人的过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贤愚。’今天我的眼前就站着一位贤人!照我的看法,仁杰兄实在是一颗大海里的珍珠,只是没有进入采珠人的视线罢了!”

成语故事【通用3篇】三

【成语】: 众怒难犯

【拼音】: zhòng nù nán fàn

【解释】: 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了准备。他与子产一起平定了叛乱,杀死尉止等叛乱分子。此后,子产掌握郑国朝政。他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有些大夫和将领不肯顺从,他准备杀掉他们。子产劝阻他,请求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大伙发怒就烧了它,就变成大伙当政,国家不是很为难了吗?”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冒犯,专权的愿望难于成功,把这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伙。这样,您得到了需要的东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很好的吗?要知道,专权的愿望是不成功的,触犯大伙会发生祸乱。您一定要考虑到大夫们的情绪,听从他们的意见啊!”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当众烧掉了盟书,于是郑国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