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

2022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小编: admin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阅读。

【篇1】2022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一、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篇2】2022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各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教育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发展基本的劳动思维、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坚持思想引领、坚持有机融合、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整体规划并实施劳动教育,推动建立体现“五育融合”理念,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参与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形成推进劳动教育合力;培养一批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育一批劳动教育引领地区和特色学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浙江精神,大力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体现“松阳服务+松阳制造”模式下劳动新形态,探索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和松阳辨识度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

二、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把握育人导向原则。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注重有机融入原则。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有效发挥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三)把握适当适度原则。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注意手脑并用、适当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

(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各校根据实际,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多形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五)落实安全保障原则。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教育重点

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根据教育目标,结合劳动新形态、产业新业态,有目的、有计划、项目化地组织不同学段的全体学生参加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开展项目探索,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实现价值体认,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基本公民素养,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小学:重点是养成劳动习惯。让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主动分担家务,学会日常生活自理;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初中: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学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兼顾校内外劳动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普通高中: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

四、主要内容

(一)制定校本《劳动教育清单》。各校以学期、月、周为单位,通过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对本校劳动教育进行初步整体设计和规划,通过全学段的清单设置,能清晰呈现基本目标、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等内容,指导本校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落实劳动课程。既要开足开好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劳动教育国家课程,也要开发开设好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

将劳动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和校本课程之中,把劳动教育与我县德育品牌“田园教育”相结合,开发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文化特色的校本精品课程。

(三)开展校内劳动。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大扫除、班级卫生包干区清理、教室卫生打扫、班级布置等活动。适当开辟校园种植区,让班级认领“责任田”,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并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开展养殖。要开展劳动实践社团活动,进行乐享烹饪、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等实践活动。学校还可通过组成社团,确定研究课题,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活动。

(四)延伸校外劳动。各校要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到校外开展志愿者服务,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用自己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各校要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积极意义。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五)建设劳动基地。统筹社会资源,5年左右时间认定3-5个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其他部门,认定若干个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六)推行劳动教育成果展播。每年年底,推行松阳县中小学“田园教育”劳动教育成果展播活动,要求各校将劳动教育成果以文字、照片、短视频等形式汇成微文,在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公众媒体进行推送展播。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常性组织教研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积极探索聘请社会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二)强化劳动资源开发。各校要开辟种植区,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县教育局将利用社会资源认定若干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为主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农村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作为劳动实践的基地。城区学校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等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三)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县教育局将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内容和发展性评价考核指标。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实践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实践态度、参加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成果等方面,将劳动实践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