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3篇】
留置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3篇】一
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术
【操作目的】
为血管良好的或长时间需要输液或按时静脉注射药物的儿童、老年人、躁动的患者建立的静脉通道【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
2、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脱水类型、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是否排尿或排便。
3、物品准备:注射盘(消毒液、无菌棉签)、止血带、静脉留置针、敷贴、治疗巾、弯盘遵医嘱备药液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方法与程序】
1、同密闭式输液插好输液器,排尽空气。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取舒适卧位。
3、检查敷贴、留置针包装撕开备用。
4、留置针排尽空气,选择静脉,铺治疗巾置于穿刺肢体下,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穿刺点皮肤。
5、再次核对
6、静脉穿刺:
⑴嘱患者握拳,去除留置针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节针头斜面⑵进针(绷紧皮肤,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顺静脉走行再继续进针2-3cm⑶推送外套管
⑷嘱患者松拳,松开止血带,按压留置针上方,抽出金属针芯
7、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无菌敷贴作密闭式无张力固定,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8、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连接,调节滴速。
9、再次核对
10、撤去治疗巾及小垫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病人易取处
11、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12、清理用物,洗手,记录【护理注意事项】
1、使用时观察留置针通畅情况、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及患者主诉
2、输液完毕,消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缓慢推注2ml-3ml封管液作正压封管
留置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3篇】二
2015年心血管内科安全输液工作总结
随着全民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尤其中老年人,更加注重自身的预防保健治疗,住院病人越来越多,由此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成了病人最为担忧的头等问题。临床实践经验观察,总结得出:跟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相比,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更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其临床特点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经济实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和紧急抢救;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超负荷的工作量。那么,护理人员该如何正确地使用静脉留置针呢?工作经验归纳如下: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与护理要点:
一、型号的选择
套管针的规格为20G,22G,24G型号。常根据所穿刺静脉的大小,穿刺部位,显示程度和患者的年龄来选择。其型号越小,内外径越大,所以成年人多采用20-22G,小儿宜用22-24G。尽量选择能满足患者输液要求的细短针。成人常规选用22G针。因为其管径更细小,进针时痛苦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较长,为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赢得时间。
二、血管的选择
1)最好选择上肢粗、直,血流丰富,有弹性的血管,应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偏瘫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以20-30°的角度正面进针。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也可选择下肢静脉穿刺。
2)对于水肿患者,宜选择粗点的大血管,先用手指沿着静脉走向用力按压,使之充分暴露,彻底消毒后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穿刺侧肢体,再以20-25的角度快
速进针。
3)对于消廋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易滑动,常规消毒后,必须充分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再以30-40°的角度正面直接进针,见回血后马上降低角度再缓慢套入少许,然后边推进套管针边抽出钢针。
4)针对脱水患者,其血管充盈度低,弹性差,穿刺前应嘱咐病人先做局部热敷,常规消毒后再以20-25°的角正面刺入,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着静脉走向套入血管到位。
三、正确的穿刺方法
通常选择上肢浅表静脉,如选用上臂前臂尺、桡静脉、肘正中静脉,避免选择下肢静脉,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留置前备好留置针6cmx7cm医用透明敷料、普通的纸胶布、无菌棉签和消毒液。找准血管后,在血管上方6-10cm处扎紧止血带,用碘消毒两遍待干后,将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抓稳留置针针柄,以20-30°的角度快速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然后降低角度沿着静脉走向,边推进外套管边退钢针,小心地套入血管,到位后将钢针拔出。重新摆放好留置针的位置,后用透明敷料敷盖固定,然后用纸胶布固定留置针的两端:近穿刺端(注意:胶布不能遮盖穿刺点,以便于观察局部情况)和钢针出口端。这样可以避免病人在活动时老是碰动针头将针眼弄大,导致针眼处出血,流液或感染。最后固定留置针延长管根部。
四、正确的封管方法
1)封管液的配制:抽取肝素钠溶液1支(12500u/2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配制成肝素NaCl溶液(50u/ml);或者直接使用10ml生理盐水。
2)封管方法:
在输液快要结束时,用10ml注射器抽取0.1%肝素NaCl溶液或生理盐水10ml在输液延长管接头处进行正压封管,在封管液快推完的同时,迅速扣住留置针延长管根部的开关夹。再用胶布固定留置针,封管液最好满5ml以上,以便使留置针针管内充满封管液,防止针口处的血液凝固。3)正确选择封管液: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生理盐水封管。尤其脑血管病患者,用它封管可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也可以防止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针对血脂、血液粘稠度高,普遍存在静脉压高的冠心病患者宜采用0.1%肝素NaCl溶液封管,可以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防止静脉炎和堵管的发生。
特别注意: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切忌用肝素NaCl溶液封管,否则会加重出血使病情恶化。
五、透明敷贴的正确贴法与留置针的稳妥固定贴敷贴前,应该先将穿刺周围皮肤上残留的皮肤消毒液用无菌棉签吸干,再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敷贴平整地将留置针与局部皮肤
紧紧粘贴在一起。再用一根长胶布加固留置针体的中间。最后,加固留置针的两端也很重要,建议用窄的输液贴两条将留置针的穿刺端
(注意:胶布不能遮盖穿刺点,以便于观察局部情况)和针柄出口端横向粘贴加固。这样可以防止病人活动时引起敷贴的松动和避免留置针移位引起针眼弄大导致出血,针的滑出等。
六、根据血管特点选择适宜的穿刺方法和留置针
1)针对长又直,且粗而有弹性的好血管,建议使用套管较长管径较大的22G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可以将套管针与钢针同时穿刺
套入到位后再拔出钢针,不用边推进外套管边退出钢针。因为这种血管壁韧性好,走向直不容易被钢针刺破,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2)对于较短走向不很直,且容易脆,弹性较差和壁薄的较小血管,宜选用外套管较短且管径较小的20G静脉留置针。用留置针穿破血管见有回血立即降低角度再进少许后,必须小心翼翼的一边推进外套管一边往外退出钢针到位后,再完全拔除钢针。这样可以避免在推进外套管过程中再次刺破血管壁或者因为所选的血管管径小,韧性差,包不住外套管而再次刺破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
3)针对接近关节处较长、走向直,且弹性较好不好固定的血管,建议使用反向静脉留置穿刺。穿刺时必须用力绷紧拉直穿刺部位皮肤血管,固定穿刺肢体,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
七、静脉留置针的禁忌症
对于短而容易脆,弹性差,管内充容性不好且管壁薄,或接近四肢关节处的小血管;皮下脂肪疏松处;横向跨越肢体长骨(其血管走向与肢体长骨垂直)表面的静脉血管等处不宜使用静脉留置针。
八、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应对
1、静脉炎:1)原因分析:
使用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2.5%-45%。大多是由于操作者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静脉滴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操作时进针的角度太小;操作者对血管壁的性质估计不当,导致穿刺时用力过大或在血管内外反复进、退针尖引起血管损伤;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过长等,都有可能导致损伤的静脉管壁修复能力下降,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2)护理对策:
a预防: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静脉滴注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操作前仔细分析所选血管的性质:如通过视、触,摸、按压等方法充分估计血管壁的韧性、厚度与充容性,找准血管,穿刺时用准穿刺的角度和力度,切忌将针尖在血管内反复来回进退找血管。尽量选择上肢浅静脉穿刺,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穿刺点的上方不宜穿过紧的衣服。
b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除,更换穿刺部位。抬高患肢制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无菌纱布半拧干湿敷,上面用塑料膜覆盖固定,每次4小时,每日3次,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
2、导管堵塞:
1)原因分析:套管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时间太久;套管针反折太久没有及时予以处理;病人的穿刺侧肢体过度用力或受压;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浓度很高的营养液时,前后没有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或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的浓度或用量不当等都会引起导管堵塞。
2)护理对策:使用留置针的病人,嘱咐病人穿刺肢体尽量减少活动,不过度用力;每班加强巡视,班班交接,仔细检查观察穿刺部位的完损情况,及时排除输液故障;静滴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浓度较高的营养液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根据配药原则正确配制封管液,每次推注的封管液不少于5-10ml,使留置针的延长管内充满封管液。每次输液前用5ml生理盐水冲管,若遇到阻力或抽吸无回血,应再次确定导管的通透性,切忌强行冲洗导管,以免将血管内的血凝块推入血管引起血栓。
3、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分析:由于操作者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局部皮肤消毒不严,消毒范围过小;针眼处固定不牢:出汗、反复摩擦;洗手洗脚时不慎用水打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2)护理对策:操作者必须严格按无菌原则进行操作,用络合碘充分消毒穿刺处两遍,适当扩大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5-10cm宽;用纸胶布加固留置针的两端(近穿刺端和钢针出口端),防止针体滑动;在清洗穿刺侧肢体时,嘱咐患者不要在穿刺处或接近穿刺处进行抹、擦或清洗;指导患者平时应该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患者在洗澡洗脚时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护穿刺处。根据季节调节好室温,尤其炎热的夏天,防止穿刺侧肢体皮肤过多的发汗。如果透明敷贴被汗湿,必须立即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
4、皮下血肿:
1)原因分析:由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对所选血管的管壁厚度、弹性、血管内血液的充容性估计不到位,用的力度和角度不准确,动作不稳,急于求成,针尖在血管内来回反复进退穿刺,很容易导致皮下血肿。
2)护理应对
a预防:操作者平时应该加强穿刺技术的实践训练:要勤于思考,不断地分析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敢于创新,业余时间多翻阅专业书刊(比如研究人体血管的年龄、性质、分布规律及走向等等)。凡事三思而后行,操作时胆大心细,动作干净利索,切忌犹豫不决,心烦意乱。不断完善自己,以便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中。
b处理:患者一旦发生皮下血肿,操作者可以用冰敷料覆盖按压在血肿上方10-20分钟,同时给予心理安慰,加强巡视,以便消除局部的肿胀和解除患者紧
张焦虑的心理。
5、药液外渗:
1)原因分析:针眼处固定不牢或由于穿刺肢体活动过多将针眼弄大,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的针尖没有完全套入血管内,针尖已经退出血管处,长期输入刺激性的药液等原因都可以导致液体外渗。
2)护理对策:对于躁动患者,应该适当约束穿刺侧肢体;选择的穿刺点尽量避开关节、肢体约束部位或皮下脂肪疏松处;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留置穿刺部位要班班交接,仔细检查,及时排除故障。一般留置时间为72h-96h,必须及时拔除留置针。如果外套管脱出血管外,不能将外套管再次送入血管内。一旦确定确实属于药液外渗的原因,应立即拔除留置针,重新找部位进行穿刺。
然留置针仅仅是输液的一种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如使用不当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在2014年度工作总结中我们对留置针的使用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已做了详细的总结。提出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皮下血肿、液体外渗、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而在2015年我们的工作中发生了因静脉留置针使用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输液反应。
20床,孙义德,83岁,患者于11月9日13:30由家属扶入病室,遵医嘱给予报病重,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2升/分,治疗给予5%葡萄糖250ml+丹红30ml静点,5%葡萄糖250ml+磷酸肌酸2g+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静点。于11月13日出现寒战,发冷,大汗。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原有液体,更换输液器。通知值班医生廖海鲲,遵医嘱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急查血培养,20分钟后症状缓解。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
11月23全科讨论事件原因,倒追输液反应发生原由,患者自诉留置针上肝素帽脱落,患者自行用开水烫洗后,自己拧上,未告知责任护士及医生,导致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根据此次事件我们进行了整改措施。并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了输液反应的培训及考核。防范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要求: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把好液体配制关: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3、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针”,一定不要在这里“节省开支”!
4.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质量好的药物在使用时反应相应的就会少很多。
5.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冬天输液时建议使用输液加热器。
6.输液速度要慢:千万不要因为有事情而加快速度,那样可能会耽误你更多时间。
7、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行事。
8.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9.加强留置针健康宣教与交接班,认真巡视,查对留置针时间,及时拔除。10.对新进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
调查某医院2013~2015年的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输液人数16880人,输液反应44人,占2.6‰。2015年度本科室发生输液反应例数近10例。
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属不良反应。我们常说的输液反应是由热原引起的反应,轻者有发冷、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常在38.5℃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体温可达40℃~42℃,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低血压休克,有的出现多脏器损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输液反应多数非死即残,预后很差,脑损坏致残成痴呆或植物人。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输液反应类型:发热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急性心衰、肺水肿
等
体会:以上调查资料说明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后是良好的,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是,输液反应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随时注意观察病人,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停或更换液体,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及时正确的应对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留置工作计划怎么写【精选3篇】三
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
摘要:静脉留置针,目前在我国许多医院做为主要的输液治疗工具,其可用于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可减少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对血管刺激小,并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也会因部位的选择,穿刺过程,封管或病人的活动等原因,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封管;注意事项;并发症;健康教育
1.静脉留置针
1.1静脉的选择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血管的情况来选择所要穿刺的血管,一般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无静脉瓣、清晰的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成人选择血管的顺序一般为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能下床活动者应避免在下肢穿刺,因下肢静脉瓣膜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同时也避免因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留置针。
1.2留置针的选择
在满足病人输液的要求下,选择最小最细的导管,检查留置针和透明敷贴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针尖斜面及套管边缘,斜面无倒勾、边缘无毛刺。
2.穿刺方法
2.1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透明敷贴,棉签,碘伏。
2.2常规消毒皮肤,在穿刺点上方约10㎝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直径为6~8㎝
戴好手套,将输液器上的头皮针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至针头根部,取下留置针针套,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排尽套管针内的空气。
嘱病人握拳,绷紧皮肤,持留置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其走向推进0.2㎝,固定留置针后撤针芯
0.5㎝后,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再全部撤出针芯,松止血带病人松拳,开调节器。用无菌敷贴固定套管并记录留置时间,固定留置针延长管。
3.封管
3.1输液完毕,采用正压封管。3.2常规消毒肝素帽。3.3封管液的配制
一支肝素1.25万∪稀释于125-1250毫升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肝素,用量5毫升,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3.4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3~5㎜,缓慢推入,边推边退针。
3.5快推完时将用留置针的夹子夹好。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凝血作用。
4.注意事项
4.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4.2穿刺静脉的选择应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穿刺部位及其静脉走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其它不适。若有异常,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并做出相应处理。
4.3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输液时,先输入高渗和对血管刺激大的,后输入低渗或对血管刺激性小的液体。
4.4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能下床活动者,留置针避免保留在下肢因重力造成回血堵
塞留置针。
4.5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4.6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宜快。4.7连续输液24h以上着,需每日更换输液器。4.8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不超过7天。
5.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5.1空气栓塞
5.1.1输液前注意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毕及时拔针,防止空气栓塞形成。
5.2导管堵塞
5.2.1一般高营养输液后彻底冲管,输液后肝素封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量应合适。封管后,应避免病人过度活动以及局部肢体受压。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量不足或速度过快,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均可引起血液返流致堵塞。
5.3静脉炎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因此预防静脉炎,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使用,同时减慢点滴速度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
5.4套管针脱出5.5静脉血栓5.5穿刺部位感染
由于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患者抵抗力低下、留置时间长,无菌原则未严
格遵守。
6.健康教育
6.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反应,处理方法及自我监护的内容。
6.2教育病人遵医嘱用药,嘱病人及家属输液过程中不可擅自调整点滴速度,以保证输液效果,避免发生输液反应。
6.3告诉家属一些护理常识,在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期间,要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不可以洗淋浴。患者在更衣和活动时,不要将导管带出或拔出,如果不小心将其拉出,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将静脉留置针的肢体抬高,避免留置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