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牛奶可乐经济学 在线阅读【精选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 在线阅读【精选3篇】一

  《牛奶可乐经济学》很简单,闻其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与经济学有关的书籍,但大多数的人听到“经济学”这个词时,往往会感到头疼。而当你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理解“经济学”,也会改变经济学在你心里的那个枯燥乏味的印象。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罗伯特·弗兰克教授会在书中举出很多千奇百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论文,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教授的这些基本原理简单而又生动,很容易被人理解。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为此书的蓝本。

  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在作者讲述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时,让我懂得了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产品设计要实现二者的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作者讲述的供求关系实践原则也让我尤为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举出了一个“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这个例子很真实,免费花生米可以随意索要,而花生和酒是互补品,酒客花生吃的越多,从而点的酒就越多,因此,酒就可以给商家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

  而水和酒又互为替代品,既然酒客吃花生米对水和酒有需求量,而酒吧买的水的价格相对较高,那酒客们为什么不买酒呢?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些例子让我理解到了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例子,我理解了“一价格定律”,也告诉我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书中生动鲜明的例子数不胜数,通过这些例子,改变了我之前那个以数学为核心的硬学科“经济学”的观点,让我知道了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脱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能量。因此,如果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我们也会从中收益很多哒。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

  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一百多个事例,教会了我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的美妙之处。

  弗兰克的书告诉我们,多多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而且经济学基础概念会给这些行为和事件以合理的解释。这是学习经济学的好方法,适用于我们所有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

牛奶可乐经济学 在线阅读【精选3篇】二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个疑问,牛奶含钙的,可乐碳酸饮料,牛奶和可乐一起喝是不对的。为什么要取一个矛盾的题目呢?

  一打开书就解决了我的疑问。这本书同样也是采取了问答的形式,向我们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第一章有个问题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碳酸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效益。这大概就是这本书为什么叫做《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原因吧。

  文中大多的例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我们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生活中是这样子的。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想我对生活多了一点好奇心。

  但由于是"外文中翻",且书中案例皆是外国的例子,有些案例具有典型的国家地域特征,不容易代入。同时这本书看过之后很容易忘记,当我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忘记开头他讲过的一些问题。这大概就是一本入门级的经济学类的书的缺点吧,它没有知识的系统性,它在于向大众推广经济学的奥秘。

  以前看过一段话“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经济学高深莫测,站在一个上帝的角度俯瞰人世。为此虽然我一直想学习一些有关经济学的东西,但是总是被它高深莫测的大门所阻挡住,并没有付之于行动。但看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无不是经济学。

  有时看完一个小例子,就会自己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不由得对应起来,原来商家在搞这种小伎俩啊。

  纵观全书,如果让我想选出一个词两个字来形容概括它的话,那我想就是成本。成本,可以指机会成本可以指时间成本。就像是火车票,学生票虽然便宜,但是必须得去人工窗口取票并且上车后还要检查学生证。而消耗的时间成本抵消了和普通票的差价。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是处处都是算计啊。果然是应了那句老话“买家没有卖家精”。

  我的另一个重要感受是要有问题与生活现实结合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只有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像我们所学的专业,虽然很多是课本上的知识,但是现实生活中会有实际的案例可以去感受,可以去经历,可以与我们的所学相联系。我们的专业,还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的来说,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书中本书谈不上是有深度的,但它所引领的,对知识的一种趣味掌握,确实很重要。让你我对身边的现象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这时,身边的现象不是一晃而散的浮云,更是你的教材,也是你一种趣味的谈资。

牛奶可乐经济学 在线阅读【精选3篇】三

  最近又翻阅了下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小例子,从产品设计、成本效益、供求关系、价格体系、市场信号、行为心理学等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浅显易懂而又贴近生活,可以引发大家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因为有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其中有些国外的例子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也有一些例子解释的较为牵强,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半的例子的思考都是让人豁然开朗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意思论点的记录,值得今后学习和应用。

  产品设计既要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也就是说,要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如牛奶一般装在方形盒里,而可乐装在圆形盒里,因为牛奶需要冷藏成本高。

  “一价定律“指出,适合试图利用富人愿意花钱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也就是利用价差进行套利。酒吧喝水要钱而花生免费,因为酒和水以及花生的不同关系。

  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劳动力市场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上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个人优势,所以最近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的反而更快,如公司CEO及高管。

  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所以商家的应对之道是,允许顾客以低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客户必须首选跃过某种门槛,如抢购、限时促销、改变包装等。

  价格敏感消费者,价格第一,时间体验形象等其次,所以某种形式的购买门槛都是为了扩大这一消费群体;而价格不敏感消费者,可能是富人,或者时间便利体面等更为重要的群体。扩大整体份额而不是使这两个群体价格冲突,会提高总体销量而降低成本,如样品、瑕疵品的销售。

  对个人是好事,对群体来说可能没用。如雄鹿的大犄角只为了内斗而对狼群无用。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可能导致对群体有害的结果。

  亚当史密斯认为,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因为整体资源是固定的。如春运火车票的座位有限,网购只会引起再分配;好学校招生有限,所以名次显然比分数重要。

  商家习惯于利用各种措施向消费者释放错误的市场信号,从而影响决策。如律师都穿正装而教授则不需要,小成本而可能产生高收益,职场中的个人形象也是如此,短期多付一点而长期高收益;二手车不确定的质量可能有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接近全新的二手车价格也较低。

  一般来说,一旦遇到随机性成功,必然会出现”回归平均“。如业绩不好,炒掉领导后,业绩立刻反弹,则不见得一定能推论出“炒掉原来的领导是正确”的结论,而然大众可不这么看,足球教练的更换就是个好例子。

  从理论上来说,金钱奖励最优最方便,但实际上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如奖励汽车等,或者朋友之间护送礼物,这是典型人力资源激励的心理学应用,无论金钱和实物,最终要看其“效用”如何。

  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做的选择,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而商家需要了解并满足客户的这种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