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难处30条【精选3篇】
父母的难处30条【精选3篇】一
“爸爸妈妈,你们有难处吗?”我问爸爸妈妈。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才知道爸爸妈妈的难处很多,而且有大部分是因自己而起。
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要加班,一个星期难得休息一两天。这是为什么?为了赚钱供我读书。为了我能学好各科成绩,又是报英语辅导班,又是报奥数辅导班,而我却总是大手大脚地乱花钱。今年爸爸出去打工了,妈妈每天则很晚很晚才回来,爬到床上时已筋疲力尽。其实,我心里知道:妈妈非常地想念爸爸,爸爸也非常想念妈妈,我又何尝不想呢!为什么我和爸爸妈妈不能快乐地在一起,在家中快乐地生活呢!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妈妈是为了我呀!我马上就要考初中了,如果我考不上重点班的话就会非常痛苦,同时,妈妈也会到爸爸那里去打工生活,这是我和妈妈之间的约定!所以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考上重点初中。我没有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容易,还经常让爸爸妈妈给我买这买那的,真是不应该啊!
这几天妈妈生病了,还坚持给我做饭,拖地。瞧,妈妈的头上挂满了汗珠,手上也爬满了冻疮,通红通红的,可她毫无怨言。作为她的女儿,没有照顾好妈妈,真是惭愧啊!
本来妈妈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为了照顾我的学习,她放弃了。有时中午妈妈回家晚了一点,我还总是在她耳边嘀咕:“怎么这么晚啊?我都快饿死了。”当时我怎么就没有为妈妈想想呢?
十几年前我呱呱落地,哭声拨开了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快乐时他们同我一起快乐,我伤心时他们和我一块儿伤心,这一路上爸爸妈妈不知道遇到了多少困难。听妈妈说爸爸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刚找到一家,可是生意不太好,只好走了。走了一家又一家,可结果都是一样,那时爸爸急得都快哭出来了,真是不容易啊!
作为儿女,我们真应该多多理解爸爸、妈妈的难处,好好孝敬他们啊!
父母的难处30条【精选3篇】二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我已由一个还在“哇哇”啼哭的小女孩长成了一个14岁的花季少年。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如那秋日里的落叶,纷纭扬扬地散落在地,可只有那件事,使我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那件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那时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元旦那天,我们学校在搞一个元旦晚会,要求每位家长都来观看我们的表演,我当然也参加了这个欢庆活动,还和错误一起跳了一支《小小金色花》的舞蹈哩!
那天,我别提有多开心啦!
在回家的路上,我猛地抬起头,睁大了眼睛,看着妈妈,幼稚地问:“妈妈,您知道台上那么多的金色娃娃中,哪个是我吗?”“知道啊,第三排第4个。”妈妈微笑地对我说道。“天啊”我的心里不由一怔,心想:妈妈怎么会知道的呢?我们可是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啊!每一个细节也几乎一模一样,况且我们都戴着面具,她怎么会知道呢……妈妈见我怀疑不解,便蹲下身,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脑瓜,慈爱而又温柔地对我说:“傻孩子你在台上是不是跟那个人触电啦?你呀,就是这样,一到冬天,就很干燥,跟别人碰在一起,就会发生静电反应。平时,你在家里,被触到了,手总会微微晃一下。今天,我也看见你手晃了一下,便断定,那便是你——我的女儿。”
啊,妈妈,您竟是这样的注意我,在生活中,我的一举一动,你竟是这样熟悉。这太不能想像了。
我低下头,轻轻地拿起她的手,吻了吻,刹那,我才发现,她的手竟然比爸爸的手还粗糙,这都是由于她平时家务干得太多了的原故。
父母的难处30条【精选3篇】三
从我们一出生,父母大大小小的难处就从天而降了:生病、打闹、不孝顺、自私……
记得是我小的时候,由于不听父母的话,衣服穿少了而生病 。一天晚上,我突然觉得头脑发热,浑身不舒服。妈妈赶紧给我量了体温: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妈妈抽出体温计,脸色大变:“什么!39°!”因为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医院打针部早已关门下班了。于是妈妈就像一名救火的消防员似的,“飞”到了卫生间,拿了一个大盆,在盆里装满水,拿了一条毛巾,然后又“飞”回我的房间,把毛巾放在水里湿了湿,拿出来拧一下,放在我的额头上。接着,她又去厨房里拿了一个装满开水的水瓶,又找了一点药,拿了一个杯子,把药弄好给我喝。妈妈把我头上的毛巾又拿下来湿了湿,重新放在我的额头上……床边还放着退烧药,如果夜里温度再高,准备再喝。
就这样反复地湿着毛巾,量着体温,我终于不发烧了。这时,天也亮了,妈妈比以前更苍老了,甚至有了黑眼圈……
父母的难处太多啦,以后我要好好地听他们的话,不给他们惹麻烦。
作文点评:
这段短文写小作者一次生病,得到妈妈彻夜照顾的故事。作文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写妈妈在照顾孩子时的一系列行动,刻画得比较生动。作文后面有一句话:我终于不发烧了。这时天也亮了,妈妈比以前更苍老了,甚至于有了黑眼圈。这句话很好,意味着小作者的康复,是妈妈用一夜操劳和辛苦换来的。品味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妈妈那深深的母爱。作文语言通顺,但有些地方用词不够准确,例如“医院打针部”,医院是没有打针部的,只有急诊部,或注射室。“比以前更苍老了”中的“更”字,用得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