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选3篇】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选3篇】一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
祥华乡福新小学苏文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探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融入多媒体课件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可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启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作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利用电脑三维技术模拟所观察的物体,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实物般的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身临其境。使物体由静态变动态,直观形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减少了学生厌学、怕学数学情绪的产生。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还要回归生活。我把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物,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我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实物投影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用Flash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喜羊羊去买本子,每个本子7角钱,她带了3元钱,最多能买几个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出示一些生活场景如商场、车站售票厅、动物园售票窗口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其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令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获得了知识。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被激活,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像这样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生活情景,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深切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数学教学,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在家也可以上网进行学习,把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继续延伸下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和场所。
如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践课《节约用水》的教学,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网上或书刊杂志中收集有关水资源的数据、图片等资料。如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状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的排名,淡水资源受污源的有关知识,调查本地水价,自己家某月“自来水公司发票”一张等。访问几个有名的水资源网站,了解“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课内组织学生应用收集到的网络资源通过探究、讨论、计算等方式研究和总结地球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课后鼓励学生建立班级节约用水网站,设计节约用水口号、广告、诗歌等,呼吁全社会都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资源。班上的同学都可以登陆班级节约用水网站继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四十分钟,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也无时不在。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效能,能让数学魅力课堂精彩地呈现。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选3篇】二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大靖初级中学赵慧敏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精选3篇】三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昭仁中学:张娟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
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