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散文精选推荐【精选3篇】

小编: 甜味拾荒者

散文精选推荐【精选3篇】一

  春天到了,妈妈让我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说带我一起踏春去。我们的目的地选择仙居双庙油菜花观赏园

  下午,我们一家人顶着烈日来到了仙居。一路上,车子川流不息,路上被挤得水泄不通。没办法,爸爸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走着进去。可是,我们走了很久还没到目的地,我实在是又渴又累,爸爸只好又叫了辆电动车送我们进去。

  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终于到了油菜花观赏园,那里可真漂亮啊,一眼望去,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的旁边还搭了好多的稻草人,我还和它们拍了照。

  下午我玩的好开心啊!

散文精选推荐【精选3篇】二

  冬天来了,寻觅不到雪花的踪影。屋外,梧桐的枝干呼呼作响,似是在倾诉着什么……

  题记

  忆往昔:白雪纷纷何所似?

  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不知不觉就会想到数年前的大雪纷飞。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雪花就像飞舞的精灵,轻盈灵动,让人不知不觉便陶醉其中。我喜欢站在雪里,感受雪涤尽万物,涤尽我的灵魂。

  这时,忽然想起谢道韫对雪的解释,她以柳絮喻雪,我心生几分敬佩。白雪纷纷何所似?到底还是“撒盐空中”形似。“柳絮随风”神似。

  看如今:遍寻雪花寻不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雪的渴盼却并未消减。在一些人庆幸没有雪路不会滑的时候,我却在心中渴盼,渴盼雪的到来。

  在心中,我一遍又一遍描绘着梅花映雪的美景,勾勒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想象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静,遥想着”风雪夜归人“的场景,只盼雪来,但求无悔,但终究事与愿违,寻觅不到雪花的踪影。我懊恼着,却仍旧心存希望,渴盼它姗姗来迟,也总胜过爽约。但也许雪是真的不想来吧,温室效应使它望而生畏,不想葬身于火炉。又或许它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却也还是在空中便融化成水滴,无缘与人们相见。想起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就有可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因子,我懊恼着,担忧着。我们不该对自己的环境肆意破坏,应该重视起来我们的环境。

  屋外梧桐的枝干仍在呼啸着,它以一个长者的姿态屹立于世间,似是在批判着人类的过失。它也好久没享受过雪的滋润了吧,干皱的树皮像极了满是皱纹的脸。

  梦将来:愿“忽如一夜春风来”在梦中,我继续渴盼雪的到来。我等待“忽如一夜春风来",去看那“满树梨花”的胜景。

  冬天来了,我渴望寻觅到雪花的踪影……

散文精选推荐【精选3篇】三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