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 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大全
在时间长河里,有一个事物在熠熠生光。那就是红色家书。那一封封红色家书,篇幅不长,却凝聚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奋斗,字字句句都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心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篇一】
家书承载着家人间最朴素的感情和最真挚的关怀。最初接触家书,是读《傅雷家书》,从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色家书》不仅有儿女情、夫妻情、兄弟情,更有崇高的家国情怀和矢志不渝的坚守信仰,这是《红色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书之处。读《红色家书》,既感慨那水深火热的白色年代,也感动那无私忘我的英勇牺牲,更感激这和平昌盛的当下生活。
《红色家书》里有共产党人的初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红色家书》中记录了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取义的革命烈士。刘伯坚与敌作战时不幸被俘,在狱中给兄嫂的书信中写道:“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随后即英勇就义。刘华在给叔叔的家书中说:“我们现在年轻人,只要认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干。”往事随风逝去,但永不逝去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这正是初心的初衷,信仰的力量。抚今追昔,强烈的时代对比让人对革命先辈更添崇敬。在繁荣昌盛的时代当下,我们应自觉加强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强壮力量之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光更加明亮。
《红色家书》里有共产党人的奋斗。张炽在与妻子的书信中说,“我相信,十分相信,我的前途仍旧是很光明的。失败与小挫是我的事业成就的母亲”,他仍然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要吸取失败的教训,继续让革命之火传承。邓中夏在书信中不忘嘱咐在狱中的妻子,“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起,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切不可放过,每天应常学习不可偷懒”“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期待用自身才学继续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离不开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矢志奋斗。经过时代的淬炼,步入崭新时代,虽然没有了当时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是“奋斗”也融入了崭新的内涵。我们要将奋斗精神发扬光大,同争当优秀党员结合起来,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始终与党保持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让共产主义的时代强音更加响亮。
一封封家书,篇幅不长,却凝聚了革命先辈的初心和奋斗,字字句句都悄无声息地流淌在心上。《红色家书》是启示,是指南,当代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讲担当、讲责任、讲作为,永葆一颗初心,永葆奋斗之姿。
【篇二】
近段时间以来,一封封感人至深的红色家书在网络和媒体上展播亮相,被人们诵读、转发、热议。有的看完家书后不忍释手、动情落泪,有的反映说“每读一遍,都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次洗礼,对心灵的一次滋养”,有的把品读家书作为寻找初心、增强生活勇气的一个法宝……红色家书正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历经岁月的沉淀,穿越重重的时空,焕发出明亮而迷人的光芒。
红色家书的光,是“仰之弥高、信之如山”的信仰之光。许多家书拥有刻骨铭心的力量,给人无穷的勇气,其原因就在于里面包含着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坚如山的革命信念。比如,曾领导宜兴秋收起义的史砚芬,在即将被执行死刑前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说,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史砚芬的临终遗言,也正是他最真实内心想法的吐露,那就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始终坚信一定有“千万同志”能继承自己的遗志。也正是这种信仰,24岁的他,面对酷刑拷打决不投降,面对死亡毫无畏惧。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无儿女家庭,但是为了革命信仰,许许多多像史砚芬一样的革命先烈勇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最终换来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当前,面对国际各种社会思潮的风云激荡,面对利益纷争的现实世界,我们更要以这种信仰之光凝心定向、照亮前进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不迷茫、不动摇、不畏惧,全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前进。
红色家书的光,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光。许多家书虽然是“家书”,写给家人朋友,讲的是不同的“家里的事”,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里行间无不闪现“国”的影子,无不蕴含着炽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比如,黄继光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决心。又比如,钱学森给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的信写道,“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道出了他为国求知的志向。当前,我们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像以前先辈那样,即使是报国也面临着险恶的环境和重重阻挠。不仅如此,“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实现报国之志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当像先烈一样存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奋发图强,努力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的光,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奋斗之光。许多家书都对后辈殷殷关怀、循循教诲,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满了励志的正能量。比如,陈云致女儿陈伟华的信中,鼓励她“要做‘大鹏鸟’,决不做‘蓬间雀’”。又比如,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写给他的一封家书说,“脏或累,活儿总得有人干,大家都走了,谁来完成任务啊”,成为激励李万君奋进的精神动力。他凭借艰苦的努力付出,最终从一名焊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这对于当代年青人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和激励,即不论在哪个年代,真正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并不是像社会上个别人鼓吹的“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因此,年青人不要怕吃苦受累,要趁年轻好好奋斗一把,在奋斗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在奋斗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绚烂光彩。
红色家书中的光充满了温暖、力量和希望。我们要读懂这些光,沐浴这些光,循着这些光,去通往更辽阔的精神境界,去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去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三】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当时读书人出生的文天祥领军抗元,被虏后囚于北方土牢,凭着一身“正气”抵御牢中的“恶气”,写下了这首《正气歌》,更展现出了民族英雄的气节和豪情。
近日,细细品读了我们的革命先烈写下的一封封饱含深情、大义凛然的“红色家书”,切实感受到这些祖国的英雄们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惧万难的一身“正气”。这些信里,没有离别时的儿女情长,只有忠肝义胆的民族大义;没有艰难时的畏葸不前,只有舍身成仁的豪气干云;没有身前身后的功名利禄,只有为国为民的“初心”如故。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1899-1987)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在一封致父母的家书中写道:“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做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当时年仅20岁的李立三,学习到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立下了通过革命改造中国的凌云壮志。两年后,便回国投身革命工作,为心中“光明灿烂的世界”而奋斗不已。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1899-1939)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在当时大多数青年都想到军队“做官”的背景下,当时年仅24岁的俞秀松向父亲表明了“做官?我永远不曾有这种念头”的想法,立下“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的志愿,信中慷慨激昂,足以照见一个革命者立志起航的初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舍“小家”,顾“大家”。
林觉民(1887-1911)《与妻书》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他与妻子爱的深切,但在“为天下人谋永福”面前,他选择了以更多的爱去帮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正是这种爱,让他敢于不顾深爱的妻子而“先死”,毅然决绝。
王尔琢(1903-1928)给父亲的一封信写道:“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白发老人皆可乐享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这封信写在妻子带着还未见过父亲的3岁女儿寻求见面未果之后,信中他坦明“以身许国”的决心,怀揣着万千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视死如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为“匹夫”,也当英雄。
冯庭楷(1923-1946)在给兄长的一封长信中这样劝说母亲:“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天下哪有不爱子女的母亲,又哪有不爱母亲的儿女,但在当时他深知“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更多的子女和他们的父母团聚。为人民战死无须呼哭!信仰如磐。
黄继光(1931-1952)在上甘岭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不立功不下战场”就是我们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立下的豪言壮语,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他才敢于用瘦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
一封封书信的作者中,有革命家、将领,也有很多“平凡”的革命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用英雄气节和豪情书写了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我们中华民族需要英雄,无论在艰苦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都需要这种“英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英雄不问出处,只见“初心”如故!
【篇四】
有那么一封家书,没有可用的信纸抒情达意,只能在香烟纸盒上直抒胸臆;有那么一封家书,短短四百来字,没有家长里短,只有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有那么一封家书,几经周转、跨洋越海抵达祖国后,祖国第一时间想尽办法让远游的游子归国回家……
这就是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五日,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信,其中的拳拳深情和感人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其中报国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感受与回味。
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是我们感召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在这封家书里,钱学森说:“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信中所提的陈叔通老先生,一生为国爱民,先后经历了戊戌政变、辛亥革命、袁氏称帝、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民党统治等历史年代,其忧国忧民,苦心探索,晚年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曾写下“一心记住六亿人口,两眼看清九个指头”的拳拳之言,他曾对友人说:“我从实践中深信,共产党的领导人是真心实意听取人民意见的,我们要以当家作主人精神,对国家前途负责,没有任何可以顾虑的。”
正是这样的人品德行感召着与他相交的人。新时代,我们既要团结呼吁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更要立足自身实践,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做随波逐流的人,而要勇于并善于做推动历史进程、民族复兴的和乡村振兴的人。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祖国建设的情怀是干事创业的最强动力。在这封家书里,钱学森写道:“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正是怀揣归国建设的情怀,钱学森才处处想着怎么归国建设,才能把握机遇、想尽办法回到祖国。也正是这样充足的准备,使他有充足的学识和经验投身到祖国建设的高潮中,迅速承担起“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随着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进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强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钱学森的爱国为民情怀告诉我们,爱国为民的情怀是新时代青年人境界格局提升的需要、是增学识长本领的无穷动力。只有将个人在专业领域里的探索与祖国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美好的人生。
“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钱学森信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他求知为国的科学家心地,对新时代的我们同样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再深入的强调,是新时代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要求,走进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技术需要我们自主攻关、研究,不断创新。此时,惟有注重原创性研究、集成创新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究,才能拿掉国外技术拴在中国牛鼻子上的铁环,使得中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拥有更多的技术话语权。如果每一个国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内,努力思考学问,“苟日新、日日新”,中国的创新创业就会取得更显著的变化。
一封写在香烟盒上的家书,是游学在外学子拳拳报国之心的记录,句句言辞,发自肺腑,历史证明:一个爱国为民、好思善学的人,力量是无穷的、智慧是无尽的,历史也终将记录这样爱国为民“中国脊梁”式的民族英雄。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作文网”!
【2021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 百年奋进红色家书征文大全】相关推荐文章:
2021一封家书征文比赛格式 一封家书征文比赛1000字范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