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元旦 >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

小编: 孤街浪人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一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春之歌”采风团的车刚驶入乡村的土地上,世界立即泾渭分明开来,周遭一下子静谧下来。田野里,麦子正在拔节,满眼满眼的绿,晕染开来,像不小心打翻的颜料瓶。

在卸甲一平村的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点,采风团的作家、记者、摄影师们鱼贯下车。一股带着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水墨山水画——

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别墅一字排开,村后一条清澈的小河不急不缓地流淌着,几株桃花艳艳地开。每户门前一块菜地,韭菜、豌豆、芹菜、青菜……一畦畦,肥嫩嫩的,还挂着清晨的露珠。几只鸡气定神闲地在田间觅食。村东头,农家书屋、世代服务站、卫生室一应俱全,村民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这些公共服务设施。

一位老妪正在菜地里掐豌豆苗,同行的一位记者随口问她这菜是自家吃还是卖?老妪一脸纯朴地笑:“自家吃!”大概以为我们是一帮来乡村游玩的城市休闲族,她随即又热情招呼:“到我家院子里拿把镰刀来,我割点菜给你们带走!”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封闭已久的心扉,猛然间有一大束温暖的阳光透进来,浸洇整个心房……

长枪短炮一顿猛拍,一群城市土著们大发感慨:还是生在农村当个农民好啊! 生活条件这么好,平时自己种点菜,养点家禽,又安全卫生又活动筋骨。农村民风淳厚,人与人之间心不设防,也是休养身心的好地方。

这些年来,回归田园成为很多人、乃至从农村走出去的人们的共同渴望。

十多年前,户籍还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鸿沟。刚刚在这个城市谋生打拼的农村人,往往要诚惶诚恐地接受一些“城里人”关于户口问题的盘问,也往往会领教他们说起“乡下人”这三个字时嘴角下撇的表情。在一些“城里人”眼里,农村意味着破矮的房屋、泥泞的小路,厨房与猪圈为邻,饭菜与苍蝇为伍,乡下人简直就是落后、肮脏的代名词。

正如有一首歌里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乡村的变化天翻地覆。地还是那地,可粮仓越来越满,人还是那人,可腰包越来越鼓,村还是那村,可风景越来越美。而在城市里,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常常让城里人焦头烂额。这时回过头看看,就羡慕起农村人来,凭着辛勤的双手,农村崛起了幢幢洋楼,厨房、卫生间又明亮又宽敞,连个猪圈都比自家客厅大。再怎么没技能还有一亩三分田,门前空地上随便撒一把菜籽,就能吃到纯天然的绿色蔬菜。

于是,不少有远识的城里人纷纷下乡去当个农民。风风火火的薛巧云来到卸甲,在100多亩荒地上,建起了8000多平米猪舍。她不满足于当个猪倌,种植稻麦、葡萄,养鱼,养鸡鸭鹅,多种经营一起上,休闲农庄初具规模。初见她时,红朴朴的脸庞,壮实的身材,哪像个城里人,分明是个实实在在敢做敢干的乡村巧妹子!顾庆伟看准市场上对于无公害食品的巨大需求,在马棚镇种起了稻鸭共作的无公害水稻,稻田里放鸭子,鸭子吃害虫,鸭粪肥田。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鸭子肥了……想想都得流哈喇子啊!

如今,更多的都市人将回归田园当成了一个纯真的若即若离的梦想,只因缘于生命最本真的需要——回归一种最简单、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当个快乐的农民,种花种草种树种庄稼养家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一棵植物一样,承接朝曦雨露,聆听岁月的脚步。面向田野,春暖花开。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二

我曾看到飘在画上的雪、落在纸上的雪、跌在手心里的雪。我喜欢这北方的常客——雪,我用最真挚的热情欢迎您!

虽然已经立春了,但是雪依然没有离去的意思,大概是眷恋喜欢它的我们吧。上周连续下了三天的春雪。白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杨花,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雪帘。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在雾中挺立,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我踏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耳边飘来絮絮叨叨而又自豪的声音:“瞧,我来了。”你是值得自豪的,你是陌生的过路人彼此会心地微笑,你是活泼的小朋友彼此天真地欢呼。

我来到学校,校园里也沸腾了!到处像欢庆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和国庆节那样,同学们欣喜若狂,三五成群地接雪花玩:有的用围巾、有的用帽子、还有的用手掌。之间圆圆的雪球、小小的雪花、薄薄的雪片,轻盈盈慢悠悠地飞扬,飘落。

我也动情地仰起头,张开嘴。伸出舌头去舔那雪花的滋味。说它像白糖,却不甜;说它像精盐,却不咸。

一阵风吹过,无数温柔、细腻的“小雨点儿”向我身上亲热地扑来。这时,有几颗小雪珠钻入我的脖子,那么清凉,使人顿时觉得心旷神怡。许多雪花落在我的衣服,我伸出手去接雪花,啊,晶莹如碎玉,我想把他们留住,可他你转眼间不见了,化作衣服上的斑斑湿点。

啊,北方的雪,你来的悄悄,如此生动,美丽,你去得悄悄神秘、无声,我感到很激动,你那冬天美丽的神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啊,白雪姑娘,你给人们带来不寻常的情感——和谐,亲睦,喜悦,赞叹……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三

沉醉于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的少年童期,我厌倦了这样冠冕的生活,我的时间正在逝去?我毅然辞去了官职,去追寻自己久违的自由生活,归隐农村。雨后农景一片翠绿,烟景渺茫,柳色变得更深暗,花儿似乎迎接我开得更绚烂。我抛开沉俗繁忙,我不想在污浊的现实生活中失去自我。我仰天长啸:现在的我一身轻。这些日子,我南山下种了些豆子,它们的嫩绿正顽强冲出束缚。虽然只冒出了头,但它们已可以光明地在这天地中成长,我也乐得心安。茂盛的草丛满地丛生,收货似乎寥寥可数。可我不气妥,它们也需要突破困难,不是吗?每日我披星戴月,归田躬耕,即便辛苦仍很快乐,我的情感即使蒙上了岁月的风尘也依旧纯洁明净。每至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照在大地上,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圆润而晶莹,像发光的珍珠。唧唧的虫鸣声也唱响了夜幕的降临。天黑了,天地间充满些寒气。银河泻流无声,皎洁的月儿也转到了天空上,就如玉盘那样洁白。我也该回家了。月光洒在寂静中的世界,我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我悠哉地走着,听着虫儿的鸣叫,一步经意间,几滴露水沾湿了我的麻衫,我笑道檫拭着,丝毫没受衣裳淋湿的影响,继续前行。我仰望着星空,那轮明月在我心中无限放大,无限美好,明亮如同白昼,周围那一点一点的繁星更是调皮地眨着眼睛,点缀着璀璨星河。想必也只有在这儿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吧!我欣笑道: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四

“快醒醒,起床晨练啦!”我被妈妈的声音惊醒过来,我的眼睛还睁不开呀,我还没有睡够呀。我嘟囔着嘴:妈妈,暑假里你能不能让我也睡个懒觉呀?我一边抱怨着,一边还是拖着软绵绵的身体,眯着惺忪的眼睛,跟着妈妈不情不愿地下了楼。

一路上我的心里还是有很多的不爽呢,可是又不想让妈妈发火,只好跟着来到江边。哇,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比起傍晚,清晨的江边更为美丽,迷人呢。江上飘着一层薄薄的雾,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位仙女披着白色的纱裙,微风拂过,凉气扑面而来,顿时让人神清气爽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江边也是聚焦了很多晨练的人,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羽毛球,还有的在练太极拳,个个充满朝气,给安静的江边增添了一份活力。

在妈妈的一声令下,我和妈妈开始了慢跑。迎着初升的太阳,我们一步步向前奔跑着,渐渐地我越来越累了,脚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地抬不起来了,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又看看妈妈给我设的目的地就在不远处了,我鼓起劲来继续奔跑。终于,终点到了。我也热得一头汗水了,不过有了妈妈的表扬,我的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接下来就是我最不擅长的跳绳了,因为一开始跳绳的姿势不对,所以跳起来很累,而且也跳不快,妈妈很着急,我也很无奈。四年了,妈妈也一直监督我,让我改了跳绳的姿势,可是这就像是一种顽疾,我也是尽力了。在四年级下学期的跳绳比赛上,我也是尽力去跳了,可是成绩太不理想了,妈妈伤心极了。后来我们尝试了很多的方法,从一开始的练习跳断绳,到整绳,从十个一组到二十个一组,那可恶的顽疾总算是被攻克了。我也从对跳绳的恐惧到不排斥再到现在的还有一点点喜欢。妈妈拿着手机计时器,“预备,开始。”我奋力起跳,绳“哗哗”地甩过地面,我努力纵身越过,一,二,三,四。。。。。我在心里数着。“还有十秒,加油啊。”我拼尽全力。计时器响起,170个,我竟跳了170个,我开心地扑入妈妈的怀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我突破了自己。

到今天,我的运动也整整坚持了一个月了。回想起第一天,我极不情愿地被拉到了江边,而现在,我好像爱上它了,那大汗淋漓后的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还有运动带给我的自信与坚强。好一个累并快乐着。我想我会把这份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五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下面是课文的教学范例,以供参考。

知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这两首田园诗;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还要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诗话的田园。

过程与方法:

(一)课前指导: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搜集有关田园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能够用一种宽阔的视野来欣赏田园诗作。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一写对田园生活的理解。

(二)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对田园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解,老师则应做提炼与升华的工作。

(三)情感与态度: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咏,通过对田园诗歌的比较欣赏,真正体会到田园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园生活宁静以致远的恬淡旷达。

课程重点难点: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

课程实施理念:

以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牵引着学生“披文入情”,再辅以优扬的音乐、美丽的图片,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重返诗意的田园。

课程实施:

课前的指导

1、 熟读《归园田居》这首诗,并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

2、 有能力的同学写出对田园生活的理解的文章。

3、 给陶渊明画肖像。

4、找到适合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前奏: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学们听听这首

歌唱出了乡间的什么样的景色和心情?渲染气氛,为学生理解本诗打下基础。

一、导语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A 做官,名利双收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你们会怎样选择?找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和得之间充满的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农民之一。《归园田居》写于做农民后的第一年后写的。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 1)、从何而归?

( 2)、为何而归?

( 3)、归向何处?

( 4)、归去如何?

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4、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五、重点解读:

1、划分节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问:你种过地吗?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谈你对农民的认识?

明确:

(1) 辛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充实的生活和丰收的希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坦然恬淡的心情 :“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4)朴实的生活,简单的快乐:“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巅。”(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

(5)淳朴的乡情:“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其五)

可能普通人只是看到了劳作的艰辛,而陶渊明看到却是诗意的田园,也是他为什么对农村情有独衷的原因。一个经历过多次仕途生活的发自内心的声音。

七、写作特色:

1、 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作文【范文6篇】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陶渊明被认为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他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化世人。

陶渊明,他天性所致,喜欢自由天然的东西,对于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顾他人的眼光,在恬适、宁静的乡村,他不需要原则,不需要规定,不需要框架,只要有一颗真挚的心,足矣。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首先表现在他对名利的淡泊。29岁时,他进入官场,但不久便“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处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在其《五柳先生传》中也有写道:“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他不被世俗名利所蒙蔽双眼,而是朝着生命里最真实的东西步步贴近。在权贵们争先恐后地想挤进那个官人的世界时,他却在一旁冷眼相望。这位洁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脱世俗,进入到他的那个“桃花源”的梦境里去了。他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喜欢争权厮杀,在官场被黑暗气息所束缚,干脆一走了之,不再争名夺利,来到人间仙境,去享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色去了。这样的淡泊、恬雅,这样的热诚、感性,在于他把生命的一切都当作自然的风景,以欣赏的心态,一一平淡看过、走过,最终回归到他心灵的归属,这个无穷的自然。

他从不贪恋物质生活,近而便拥有了富足而高雅的精神生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就像一颗种子,活在繁花绿叶当中,受到大自然的庇护,洗心则净,每日游走在岁月的最前头,不会为生存而绞尽脑汁,更不会为功成名就而作践自己。这种逍遥不会有孤独,修养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个丑恶的世界,享受当下最美的物质资源。

也因此,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中的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看,容易懂,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这些诗歌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在官场中,他是一个失意的落魄士人;

在文学中,他是一个有气节的诗人;

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有高雅情趣懂得真快乐的人;

他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他把自己化入自然,成为其中一员,心境与物境完全溶为一体。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

假若你想一个人在空旷的草地上,没有世俗的哀怨,没有官场的搏斗,没有思想的负担,只尽情地享受一切大自然的美,那是多么有诗意,多么自由啊!而陶渊明就喜欢这种感觉,他说:“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人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短暂的人生,平凡的生活,他的诗意人生让我想到:其实人不一定要繁华富贵,平平凡凡,简简单单只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奔去,每天带着自然赋于的微笑,每天感受自然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