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

小编: 七号同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的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

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一

莲花又叫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生于污泥之中,绿叶浮于水面。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莲是美丽的,莲是高贵的。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杰,都把莲看做自己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把莲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楷模。在污浊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像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与气质,又称它为出水芙蓉。如果说莲在俗世生活中为人们所爱。那么莲花在东方的佛教中就更为人所称道。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在庙堂的壁画,雕塑与典籍中,诸佛与大菩萨常常端坐于莲花之上。在此,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永恒,对未来,对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与理想。

朋友,或许我们并不是一个佛门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说:“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们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美好世界与生活的渴望却都应一致的,那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二

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着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诗歌的魅力作文【通用3篇】三

在寂静的夜色中,泡一壶浓浓的香茗,伴随着美妙的筝曲,放松这经过一天的忙碌后疲倦的身心,慢慢打开中国古诗词经典名著,细细品味,仿佛穿越了时空,被它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这首诗时,我仿佛沉浸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中,那舒适放松怡人的好睡眠里,屋外到处是鸟飞欢歌嬉戏,夜里春雨沥沥下着,把树上的花儿不知打落了多少下来。勾画出一副春意盎然的美好画面!

古代的诗词作者们将自己当下的情感愿望、理想抱负、美好祝福寄托在这充满韵味的字里行间。《水调歌头》的后两句依然脍炙人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朝苏轼用这首词来诠释人生万事本无十全十美,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福。但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之外也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连接在一起。犹如台湾省与祖国虽隔海相望,但海峡两岸却心意紧相连!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对古诗词的魅力惊叹不已。父母常常教导我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抓住少年的美好时光好好用功学习长本领,才不会应验了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已沉浸在诗词古韵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