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700字 >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

小编: 樱花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一

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很少提前构思、列个提纲,在考试的时候往往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写着写着就和自己一开始想的那个作文差了十万八千里。这都是没写提纲惹的祸。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议论文提纲的写法,干货满满,不要随意跳台。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与几种结构模式

议论文拟提纲的步骤:

1、找论据,定论点

①根据审题立意时确定的论题搜寻论据。

找事实论据注意既要有历史事实材料,又要有现实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②从论据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根据论点筛选论据

如果在审题立意时已经初步拟定了中心论点,但在一时难以找到材料证明中心论点或某个分论点的,应以你掌握的材料为依据,重新确立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如果继续使用原来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那就可能使文章因缺少论据而论证无力,也有可能出现论据无法论证论点的错误,甚至可能有观点错误的危险。

2、定模式

1. 基本采用三段论的结构模式

文无定法,但是,初学和应试者要学有方法。应试者应该采取最简捷的方式布局谋篇,才能保证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快速入题,开亮“视窗”,成就美文。

⑴“三段论”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依次组成。

一般说来,“引论”即开头部分,它要提出问题(论题或者中心论点)“是什么”;“本论”即本体部分,它要分析问题 “为什么”;“结论”即结尾部分,它要解决问题“怎么办”。

⑵立好结构框架的标准有三条:

①“三论”( “引论”、“本论”、“结论”)齐全,结构完整。

②布局严密紧凑,段落层次分明,上下衔接自然。

③全文首尾圆合,段落首尾呼应。集中突出论点。

虽说“三段论”的模式基本规范了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但是写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论基础上创造出多种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 本论部分的层次关系有总分、并列、对照和层进关系四种

⑴并列关系

几个分论点同等并列,每个段落可以用“从……方面来看”、“从……上分析”等句式放在开头。如果把这几个分论点的顺序对调,不会造成逻辑混乱。但是,安排并列的几个分论点。还是要有一定的顺序的。

①重要性顺序

如“主——次”顺序,可以分别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顺序的词语放在每段开头。

【例】中心论点:只有在发扬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才能彰显团队特色和个人魅力。

分论点一:首先,个人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队才能步调一致获胜利,个人才会更有信心而魅力倍增。

分论点二:其次,团队要为个人提供用武之地,个人才能张扬个性优势互补,团队才独具特色而富有生机。

②时间顺序

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所论述的事物发生时间有先后,可以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

【例】中心论点:鱼和熊掌可以共享,时尚与经典应该兼得。

分论点一:经典由时尚的传承而光大。

分论点二:时尚因经典的营养而充实。

③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同一层次的几个分论点,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易为人们所接受,可以先说;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需要作较多的论说才能为接受,则要后说。这样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例】中心论点:平凡者也自豪

分论点一:平凡者未必平庸。

分论点二:平凡者也能自豪。

⑵层进关系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段与段之间常有表示递进关系的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层进关系有三种情况:

①事物发展顺序

几个分论点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则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分论点。

【例】中心论点:再试一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

分论点一:失败常常是尝试的终点;

分论点二:再试往往是失败的终点。

②递进顺序

几个分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中心论点:微笑竞争,携手同行,这是双赢的智慧。

分论点一:竞争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

分论点二:竞争在合作的怀抱里微笑。

③先破后立的顺序

前面几个分论点分别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后一个分论点指出正确的作法。

【例】中心论点:走向科学、民主与法制,就是走向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

分论点一:封建迷信思想制约了创造力的产生,阻塞了科学强国之路。

分论点二:无政府状态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堵住了富民强民之路。

分论点三:民主、法制和科学,是帮助我们走向富国强民大道的三大法宝。

以上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三与前面两个分论点间是层递关系。

⑶对照关系

这其实也是一种并列关系,就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对比说理,这样是非分明,观点明确,是一种简单、易操作而见效快的写法,因此初学者采用这种写法较为普遍。

【例】中心论点:高举诚信的火把,让人间充满温暖。

分论点一:点亮诚信之火,你的四周温暖光明。

分论点二:熄灭诚信之火,你的前头阴冷黯淡。

⑷总分关系

含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关系。

并列、层进和对照关系是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在总分、分总和总分总关系中,总说部分是总述或者总结议论文的分论点。在分说部分,要注意到几个分论点之间层次关系仍然有并列、层递和对照关系,因此必须妥当安排分论点的顺序。

3. 同一层次的论据之间的层次的关系

同层次的论据间较多采取并列或对照关系。但也可以用“总写——特写”或“特写——分写”的写法。

3、备亮点、定详略

议论文本论部分是详写部分,其中详写的是事实论据及其分析评论。但是所用论据不仅一个,因此要详写新鲜的事例,略写概述人们较为熟悉的经典事例。这样详略结合,能够使举例丰富翔实而要言不烦。

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有:标题、题记、开头、结尾、段首、段尾、过渡句段和关键段。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作为文眼,即作为文章的亮点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及其提纲的几个主要模式

最常见的论证结构安排和论证过程的“五步法”和“四步法”。

1.“五步法”:立论—论证—过渡—再论证—结论

第一步:立论——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只提出论题。

第二步:论证——“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①“立”,立意,提出分论点一,照应中心论点。

②“摆”,摆出一两个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

③“议”议论,分析和评论论据,论证分论点一。

④“结”小结,照应分论点一。

第三步:过渡——承上启下。

①这一部分可以放在“论证”一段的结尾,或者放在“再论证”的开头,也可以独立写成一段。

②有时可以把“论证”和“再论证”两部分的分论点放在过渡段提出。即承上总结并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论点;启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论点。这种写法,过渡文字一般独立成段,或者放在“论证”部分开头。

③“过渡”可以是一个复句,也可以是一段话。

过渡段根据“论证”和“再论证”之间的层次关系选择关联词。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 “不但……而且……”“而且”(递进), “虽然……但是……”“但是”“然而”“不过”(转折)等。

第四步:再论证——再次“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即提出分论点二,摆出一两个论据,议论分析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二。

第五步:结论——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提出应该怎么办。

如果立论部分只是提出论题,那么多数在结尾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四步法”: 立论—论证—再论证—结论

如果“论证”和“再论证”部分都在段落开头用相同的句子引出不同的分论点,或者用相同的句式提出分论点或者论据,那么可以不要过渡段,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详细说明。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的一般模式

结构的表现形式分为表现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表现语言形式的篇章结构。

写作者一般先形成逻辑结构,再形成篇章结构;阅读者则一般先了解篇章结构,再理清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主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推理。这在“论证与论据”部分再作具体介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篇章结构及其提纲模式。

从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看,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是最常见的模式。

2. 结论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也是常见模式。

3. 在题目中显示中心论点的模式。

4. 在文章中间的过渡段中提出中心论点。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二

高中生周记大全篇一_花开了我也开了700字

花儿包裹着自己的脸颊,它想有一天能在阳光的呵护下成长,绽放那最美的笑容。我,就如同那朵花一样,不断的等待着,等待着阳光能把我照亮!

花儿刚刚才来到世上,阳光就给了它温暖,让它不会受到任何暴雨、狂风的袭击,每当暴雨将要来临时,阳光总会为花朵抵挡住,不让花朵受一点伤害。

时间渐渐的流逝了,花儿也渐渐的长大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是那样的完美,可是阳光知道,它不能一直陪伴着花朵,所以要让它自己来多挡一面。

于是,狂风暴雨来后再也没有人帮花朵抵挡住了,花朵只能傻傻的呆立在那儿,不知多措。阳光见了十分着急,它十分心疼。雨终于停止了,花朵也掉了不少的花瓣和叶子,阳光心疼的照在了花朵上,花朵责备着阳光,它不知道阳光的良苦和用心,它更不能理解阳光的心情。

第二天,暴雨已然来到了花朵身边,花朵依然不知所措,只是在不断的叫着阳光,可是阳光还是没有出来为它抵挡一切,花朵十分伤心,这一次,花朵还是掉了许多叶子、花瓣,它决定从此以后不再理阳光。阳光慢慢的来到了花儿的傍边,花朵不理睬它,阳光急了,于是把一切到告诉了它,花朵听了以后,十分内疚,他终于明白了阳光的良苦用心。

第三天,暴风依然肆不忌惮地来了,而且还加快了它的脚步,不前几次得更猛,可是阳光还是没有帮助它。花朵在暴雨中坚持着,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软弱了,他变得坚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雨停了,风止了,阳光找到了花朵,可是它完好无损,依然那样的美丽、耀眼。阳光照着花朵,只见花朵绽放了,变成了一朵名副其实的花朵了。

阳光,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而我们就像花朵一样,父母总是用爱照射着我们,让我们不断成长。

花开了,我也“开”了……

高中生周记大全篇二_青春里谁是配角1000字

亲爱的妈妈:

您好!您经常教导我,不,是明确地告诉我,我的青春在您眼里是快乐没有烦恼的!可是,妈妈,您错了!

当您还在回忆我幼小时稚嫩的脸,调皮的笑声之际,如今的我却已悄悄长成一个15岁的青春少女。时间过得真快啊!童年的幸福快乐还甜在心里,但童年的我、记忆中的同学都已渐渐脱去稚嫩的衣裳,换上五彩的青春彩衣,踏上成长的旅途。

妈妈,从不曾跟您讲过:跨进青春之门后的我,是第一次登上演讲台面红耳赤,内心澎湃的我;是第一次当上班长,心中燃着“三把火”的热情与决心的我;是第一次为了1分之差落败而失落忧伤的我;是第一次……您也许从未想过,我拿回的那一张张奖状、一个个成绩都是多么难以得到的结果。那个大大咧咧,做事不经大脑的我,被时间消磨得不复存在,像雨后的大地,给人焕然一新的喜悦。

15岁的青春不只是一种单调的颜色,而是一盒品种齐全的颜料;15岁的青春是忧虑的,是烦恼的,是胆怯的,是快乐的……是五味参杂,五颜六色的,等着我慢慢品味,细细欣赏。

青春是什么?快乐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无数个“为什么”,充斥着我的脑袋。妈妈您不能给我答案,谁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妈妈,就让我发泄吧!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不用伪装。青春,需要我们真诚的脸!美丽的青春需要我的快乐、忧愁来点缀,青春这张洁白无瑕的纸,就任我去挥洒,“为你的青春抹上你喜欢的颜色吧!”我们的青春是裸露的,是个性的!

妈妈您在旁边监督着我,替我多彩的青春欢喜吧!

诗人说青春是初升的太阳,生机勃勃。或许青春是“多动症”,按捺不住自己;是“幻想症”,总是想环游世界。我们的青春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格式,是自由的,是充满未知数的。或许长大后会觉得这些多么滑稽可笑,但没办法,“出糗”也是青春的板块。妈妈,您就在远处看着我怎么倒下就怎么站起来吧,我的青春没有您也会失去光彩!

望着窗外的明月发愁,看着花开花落而悲喜,听着悲怆的歌曲落泪。我的青春,可遇不可求,我宝贵的青春,随着潮起潮落。

没有谁是生命的配角,生命如此,青春亦是如此!快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万般美好皆与不美好相辅相成。没有悲伤便不晓得快乐是什么!青春里,快乐的悲伤的,好事坏事都是我青春的足迹,生命的音符,我的青春不需要一成不变。面对平静的湖面,我更喜欢波澜起伏的大海!

妈妈,让我飞吧!我可爱的青春等着我替它着色。您知道吗?我的青春快乐不是唯一的主调,悲也不会是永恒的颜色,绚丽多彩的颜色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

妈妈——让我飞吧!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三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把自己的微笑隐藏起来,忘记或者忽略了把欢乐带黑别人或自己。

其实,微笑也是可以相互传染的,给予他人快乐,所以我们不要再隐藏它了。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当你考试差了,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想有个人为你带来一个微笑。这个微笑让你重拾信心,继续克服困难,从哪跌到就从拿里站起来。

当你孤单时,微笑是你最好的知己。它为你拨开心灵沉重的浮云,让一个人活得比以前更快乐。

其实,微笑也是一种宽容。学会宽容,也就学会了微笑。给对手一个微笑,充分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并且汲取别人的精华。如果是一些斤斤计较,心狠手辣,自私自利的人的话,那他们就不会懂得宽容,也就不会懂得微笑。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每一个灿烂的微笑都无时无刻地跟随着你:父母亲切地微笑,关心着你;同学们灿烂的微笑,在问候着你;老师们慈的微笑,在体贴你。微笑就像一lu初升的红日,无时不在温暖着你的心灵,让你感到舒心。

微笑,是我们自己健康的使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通行证。

其实,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给自己一个微笑。我们为何不给别人一个温馨的微笑呢?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四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她辛勤地抹去了冬娃娃的脚印儿。

有一天我不经意地抬头发现我家门前的桃树也随着春姑娘的步伐开出了一个个可爱的小花苞,那花苞像粉红色的鼓锤,打响了春天动听的音乐。

第二天,我又来到桃树下,靠近仔细一看,发现那小花苞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开了几片嫩嫩的花瓣儿。我抿嘴一笑,心想:花宝宝真是非常着急呢!我仿佛听到了花宝宝急不可待的声音:“快快长大,快快长大,听大树妈妈说外面的世界很漂亮,真想早点看看。”雨姑娘似乎听到了花宝宝的呼唤,特地赶来助它们一臂之力。绵绵的春雨一遍遍滋润着桃花宝宝,桃花宝宝在雨里尽情的跳啊、蹦啊,快乐极了!

第三天,雨水停了,我迫不及待打开门去看门口的桃树,只见露水落在花瓣上,就像桃花长出了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晶莹剔透,漂亮极了!桃花的花瓣儿完全绽开了,那是多么的烂漫,花宝宝仿佛在说:“我终于出生了,外面的世界,可真美啊!”春天可真好啊!

花儿开了作文提纲【范文5篇】五

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有人径直地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所谓“主义”(-ism),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度自称他们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但在今天,“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象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这个广义的实践与“社会性”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认识活动所面对的任何“客观对象”实际上都已经处在实践的“域内”,因而都总是已经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参与其中了。我们确实可以在认识过程中尽量去排除不同认识主体的意识主观性的干扰,努力争取“主观符合客观”,把握客观规律;但我们却无法将人的存在、为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从客体对象中排除,因为任何客体对象都只能是在人的自为存在背景上面呈现出来的。因此,当我们谈到任何一个客观对象时,它的所谓“客观性”,只是相对于我们“当下的”意识而言,即它是独立于“这一次”的意识,先于“这一次”的认识而存在的;但它仍然是在实践域内。而意识同样是实践的内在要素,因而客观对象仍在此前的.意识域内,即最终不可能独立于意识、外在于意识。于是无论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所寻求的客观规律就已经具有了某种“实践的规律”甚至“意识本身的规律”的意义了。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所以个人的活动应该且必然社会化。从现实的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虽然我们依然还有相对孤立的生活。作为单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接触的人和事,相对来说是比较局促狭小的,这样的生活如果没有着意去拓宽就会变得僵化,人身处于社会当中,活动却局限于社会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显然人只是这沧海一粟,晦朔相比于春秋。

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中国哲学中有所谓“理在事中”,强调的就是规律乃是人之“实事”中的“理”。

为此,我们需要以高远的视野把宇宙浓缩,把活动放到更广阔的现实中去,这个活动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介获取海量的信息,直接的方式指亲身实践,尝尝梨子的滋味,前者主要是“读万卷书”,当然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止是是读书了,后者主要是“行万里路”,自然也不仅指行路一途,通过两种方式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全面、灵活、精深,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合乎科学,更具革命性。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实践是革命的。而最后一条纲要引起了我最大的共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任何无助于现实生活向前、向上的改变不应看作有效的实践,比如“永动机”只是天才的幼稚的火花,终于会在现实面前破灭。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