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字数作文 > 700字 >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

小编: 樱花涵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一

数星星》是一本写丹麦在二战时被德国占领后英勇反抗的故事。

主要讲的是在故事主人公安妮十岁时,德国侵略并占领了丹麦,整天过着不得安宁的日子。他们老是遇到德国兵,他们总得避着,尤其是犹太人,因为德国人要“重新安置”犹太人。他们四处搜寻犹太人,甚至采取了各种不人道的方法,比如关闭犹太人的店、烧掉公园、用狗咬人……

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词是“勇气”,这本书也是写“勇气”的。主人公安妮一直不懂“勇气”和“勇敢”,她一直认为自己很胆小,她觉得自己一遇到德国兵就吓死了。但实际上,在最紧要的关头,她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安妮,学习她的勇敢,如果每个人都像她一样,勇敢地为别人付出,世界将美好一分!

《数星星》是一本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让我知道了世界大战的恐怖,它也是一本解释勇气的书,让我明白了勇气的力量!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二

读过《苹果里的星星》这篇文章后,我认为虽然文章看起来简简单单,但细细品味过后,又觉得其中有许多的大道理。

   刚开始,我读到文中的小男孩说:“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我觉得好奇怪!吓了一大跳,平常吃了无数个苹果,也没看到过苹果里面有星星呀!带着疑问,我又继续往下读,“小男孩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地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劲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竖着切下来,而是横向拦腰切了下去。”我一边读着,一边拿起一个红扑扑的苹果,横着一刀切了下去。“嘿,真有一颗小星星呀!”我惊喜地叫起来。平时在削苹果时,从来都不横着切,当然也就没有看到过这个可爱的小星星了。所以我还要感谢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这颗可爱的小星星。

   欣赏完星星后,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如果总按别人教你的方法去做,那你自己能有什么收获和惊喜呢?因为答案也是别人发现过的东西。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很轻松地就做完了,可我刚要做下一道题时,突然想起老师说这道题有多种解法。于是,我便对自己说:“加油!超越自己吧!”我认真仔细地算着,不停地思考着,终于,15分钟后,我做了出来!我心想:如果不是自己动脑做出来的,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开心。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发现惊喜,下一个惊喜也正向我奔来,我一定会用一把金钥匙打开它!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三

《三星之父李秉》 [韩]李昌雨著 海洋出版社2005年9月版

别的我不敢说,当提到手机或者MP3的时候,你联想到的不会仅仅是索尼、松下等日本产品,更多时候出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三星――一家韩国企业,它在被日系品牌所包围的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半壁江山。

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包括了26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机构和办事处,员工总数19.6万人,其2003年的集团营业额约为965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年GDP的10%。面对着上述数字,你可曾想到,三星创始人李秉最初涉足的事业竟然是粮食加工?

李秉创业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体验生活”,即做足够的事前调查也就是如今所谓的市场前期调研。其最初的创业行业之所以选择粮食加工也正是看到了所在地区的特色――一个以农、水产为主的集散地。李秉的这一创业习惯一直贯穿于他的所有事业中,对自己准备涉足的行业进行一番考察,然后聆听与此行业相关的一切信息,具此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策。

《三星之父李秉》一书的作者李昌雨是三星集团的前顾问,他以平和的笔调、睿智的思维和在三星集团从事了25年顾问的工作经验向大家展示了三星之父李秉从艰辛创业到建立繁荣的三星帝国期间经商为人的长卷。

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企业发展的方向、人才的选拔、人心的凝聚等等。这本书概括了李秉一生的企业管理哲学和为人理念,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就是:不盲目跟从社会上所谓的程式和惯例,做每一件事都要亲自调查和仔细分析,再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人性的光辉以及一种从“赚钱人”转化为真正企业家的人性本源。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它以全面科学的方法、积极向上的态度探讨了革命前途问题,肯定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论断。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两点,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客观的估计,抱有不确定性心理,就会导致悲观,从而动摇信心甚至改变发展方向。

因此,要解决问题,就需要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

首先,是方向问题。明确的方向使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方向的把握,要注意:

第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当时的局势时,既能看到革命的主观力量,又能看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并与国外进行比较,由此得出中国的革命环境应该说是略占优势的结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革命力量即使受到一定的削弱,也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点燃革命的高潮。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文中毛泽东同志透过军阀混战、失业激增、压迫严重的社会背景,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会因为反革命势力的猖狂逼迫变得集中而越发壮大这样的本质。当今社会,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也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科学分析问题实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总结,再分析,再总结。

第三,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在文中讲到,不能一遇到败战,或四面被围时就把悲观的思想扩大化。在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理智把握方向,也更有利于我们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是方法问题。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在分析军事路线和军事战略时,吸取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来。邓小平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是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必须把主观同客观通过实践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把原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对照,从而检验出理论的真理性。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让事物更加稳定地向着目标发展。

第二,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如文中讲到政权的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革命不会一步成功,是逐步斗争、发展的结果。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也需要我们循序渐进。邓小平在搞经济时,就是从试点开始的,从点到线再到面,依次逐步进行,这样才可以尽量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总的来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我所能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坚强信心和高瞻远瞩,更多的是毛泽东的理论思想对于今天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在解决问题要把握好方向和方法问题,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前进,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目标。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五

想变成人的猴子读后感

因为完了几分钟回家,所以可怜的笑猫被杜真子的妈妈赶出来家门,“隐居”在老老鼠的夏宫——一个秘密山洞里。

没想到杜真子把这个山洞告诉了马小跳,而马小跳正好要把从“对对眼”手里救出来的猴子找一个“避难所”,于是猴子便和笑猫一起住在山洞里。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山洞被水淹了一大半,所以猴子住进了马小跳的家。最后,猴子被大家“强迫”回到了它的家——深山老林里。

在《暴雨淹了山洞》里,作者描写的雨色十分迷人:“才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看不见山洞外面的任何景物了,满眼都是从天上飞流直泻的水幕,落到湖面,溅起一片雪白的水花。”作者把雨水比作水幕,把溅起的水珠比作水花,是多么的贴切。描写深山了的句子:“四周都是参天大树,大树的枝叶遮天蔽日,深林里阴森可怕。”这么可怕,谁还能走下去?

猴子被坏人弄下山时,坏人把安眠药藏在香蕉里给它吃:它被好人送上山时,好人也把安眠药藏在香蕉里给它吃,唉……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六

父亲的病读后感700字 读《父亲的病》有感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早”字。年少时的他,因为父亲的病而迟到后,便在学桌上刻下了“早”字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从此不再迟到。读了《父亲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刻下的“早”不仅是惜时的早,更是提示国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术、科技、国力,都应该争先于他人,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也许医治鲁迅父亲的病在当今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那个时候,却让鲁迅东奔西走四处求医,最终鲁父还难逃一死。表面上看,是当时医生水平的低下,但实质上应归咎于医学的落后,导致鲁父病程拖延,最终撒手人寰,留下鲁迅“父亲!!!”“父亲!!!”一声声悲哀的呼唤。不禁叫人潸然泪下。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

文中,鲁迅的父亲因为过于迷信中医,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学,让西医诊治,虽然现在中医是我们得以大国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学可依,就算没科学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医”所说的那么神。

同时由此让我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再追溯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我们中国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东亚病夫”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国人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旧世界旧思想宣战;之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进过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父亲变成星星的日子的读后感【通用7篇】七

学会爱孩子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学生渴望老师关心爱护。再差的孩子他也分得清爱与不爱的眼光。对于爱自己的人,他们才能真心相待,同样付出信任和尊重。那时侯只要一个眼神和动作就能够做到和孩子成功沟通了。试着拿把梯子架一座桥梁到星星上吧,试着摘摘星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第1篇

《心中有个小星星》讲了一个8、9岁有认知障碍的小男孩在学校的痛苦经历,老师、同学、家长、邻居无不以为他是问题学生,被嘲笑、训斥、罚站、转学、体罚,最终使他陷入恐惧和绝望中,而从来没有哪个人试图真正了解孩子,包括他的父母。转机出现在一位老师的到来,年轻的、代课的、不拘一格、活泼的美术老师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一番真诚了解,一番辛勤引导,小男孩发生转变,后来在全校师生共同绘画比赛中胜过自己的美术老师而荣得桂冠,学校更是将小男孩的作品作为了毕业纪念册的封面,此后这个孩子被老师、同学认为天才。

我欣赏这位叫尼康的老师,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所喜欢男演员之一,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他同样扮演了一个让人为之震撼的角色。同为老师,我被这位代课美术老师感动了,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一位老师对待学生应有的态度与责任。

记得曾看过《热血教师》,这部影片同样让人为之感动,主人公克拉克老师和尼康老师一样,从一开始采用只要学生们能安静十五秒钟就喝一盒巧克力奶的方式将课进行下去,到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带舞蹈的方式进行历史课的学习,到最后他肺炎生病在家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安静地看着电视录影听课,直到成绩在全区遥遥领先。这是如此巨大的飞跃啊!奇迹!但这份奇迹又是理所当然。“没人要他们,但我愿意!”这是克拉克老师留给我们值得静静回味的经典语录。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不放弃,不放弃什么? 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和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抛弃所有努力创造的一切。

地震中,不抛弃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丝希望。教育时,我们更应该说:“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也许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有时或许会想放弃,但请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耐心去呵护,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第2篇

近期,观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去不断发现问题孩子身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的产生根源。与之相反的是,有时候,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也遇到那样的学生,我们一样能够看到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想要试图去让那个孩子更好,但是在更重方法都失效的状态下,似乎也会变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个年幼的孩子乍一看的确是很不可爱,也很不惹人喜欢。他精瘦的身材,似乎随时都可能倒下,黝黑的皮肤下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似乎好像总是低着头,但实际上总感觉他在观察,以及他那微微凸出的牙齿。再看看他的行为,撕本子、丢书本、扔书包……似乎一切的“坏孩子”具备的行为他都有了。

如果他遇到的仅仅只是他的英语、数学老师,也许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用老师的话说:他会崩溃,他会出事情的。这也正符合了鲁迅先生的话: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他的代课老师——尼克。

他和所有老师一样,他看到了这个孩子的“特别”,任何的题目他似乎都是错误的,作业本上几乎找不到正确的地方;所有孩子都在他的音乐中欢呼的时候,他纹丝不动;所有孩子都在随心所欲地画画的时候,他纹丝不动;其他人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他在外面罚跪;如此肆无忌惮的人,居然在尼克面前显示出了异常的恐惧。

和所有老师不同的是,他内心里充满了伤感,他要去寻找问题所在。于是,他把他的作业单独分析,找到共同的问题所在;于是,他不远千里地去他家,希望从家庭生活中找寻答案;于是,他愿意不动声色地和他谈话,给他一次次表现的机会;于是,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他的功课……

和所有老师不同的是,他惊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天赋,那墙壁上满天的星星,让欣喜不已;在越来越远离的小人册让他看到了孩子内心的孤独和害怕,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在那张意味着战争和和平的图画中,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让他惊喜……在别人看来如同杂草一样的人在他看来是个天才。

我们作为老师,其实也是一样的,问题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就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多一点点的付出,哪怕只是下课的十分钟,更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坚持,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同样的,纠正一个坏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地体验、反复、再体验中得到纠正。

新的`一学期,收拾心情,静下心来,慢慢地,慢慢地,做一个如尼克一样的好老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第3篇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满脑子有奇思异想,富有绘画天赋的九岁印度男孩伊桑,由于有阅读障碍而表现得不爱学习,逃学,各门功课自然是零分。在老师眼里他的智商有问题,父母无奈将他送到寄宿学校,小小的伊桑离开家,变得不再调皮,而是惊恐麻木,后来幸运地遇到美术代课老师拉姆,是他发现了伊桑的症结所在,是他改变了伊桑父亲的势力观念,是他帮助伊桑克服阅读障碍,也是他挖掘了伊桑的绘画天赋,帮助他找回自信,成为一颗正真闪耀的星星。

观完影片,我们都被拉姆老师感动,他和其他老师相比,用广阔的胸怀爱学生,是的,学生应该是拿来爱的。虽然爱有多种含义,但真诚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一直以来,我都努力着,但,有时候真的会控制不住自己,露出自己“狰狞”的面目。

刚开学,接手了一个新组建的班级,鼓足了信心想在开学阶段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开学刚过两个星期,班级里调皮的男孩子渐渐“原形毕露”。小L坐在第一排,在学生信息情况表里我了解到他是个单亲的孩子,和爸爸一起生活,上课容易开小差,总是老师刚讲完了要求,他又插话问老师要求,我总是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耐心地跟他再讲一遍。一天上好数学课,我来到教室准备上语文课,从教室的后门走到办公桌前,只见小L转过身,用手推着第二排同学的桌子,第二排的男同学也用手抵着桌子,剑拔弩张,似乎“战争”一触即发。我厉声让他们松手说明情况,第二排的男同学听见老师的要求便松手了,可是小L倔强的像头小牛,不仅不松手,而且任凭老师怎么询问都一言不发。向第二排的男同学了解了情况,原来是数学课上小L转过来找后面的同学讲话,被老师批评了,心情不好,下课将自己的凳子往后移动,遭到后面的同学的拒绝,便出现了我看见的一幕。因为下课时间有限,小L又完全不配合我的教育,我只有先将他后面调换了一位比较宽厚的男同学。

谁知刚调换了没两天,上语文课,他上课又转过身想和后面的同学说话,被我点名提醒后他就趴在自己的桌子上不看课本也不听讲了。下课他还是趴在自己的位置上,同桌的同学要出去他也不让开,还不断地把椅子往后挤,后面的男同学已经被他挤在位置里动弹不得了。我一见这情形就火冒三丈,心想不能再惯你这个霸道的脾气了,得给他个“下马威”。于是我走过去,让他站起来,请他到办公室,想和他好好谈谈。可是他又显出犟脾气,趴在那里纹丝不动,我火气越发大了,声音也不觉高了起来,一把把他从位置里拉了起来,人被我拉出来了,桌子上的书本文具也洒了一地,原本热闹的课间教室也安静了不少,很多孩子都盯着我和小L。小L还是一声不吭,眼泪从从眼睛里留出来,看得出他是拼命地想忍住不哭。见他哭了,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也疼了——我伤了他的自尊心了。回想自己刚才的举动,发现真的有点过火了。虽然心里明白,自己他急躁了。我该怎么办?

很快上课了,我已经没有时间处理这件事情了,我专心上课。直到中午吃饭他情绪还是低落。我思索再三,还是来到她身边,俯下身子,虽难以启齿,但我还是轻轻地说:“你还在生气么?”他一言不发,看不出什么表情。我很恳切地说:“对不起,老师真的不是故意要把你的东西弄到地上的,老师不该发脾气的,你原谅老师吧。”他还是一言不发,但眼睛很快地扫了我一下。很快又上课了,他虽然还有些不自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马上就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下午又认真地订正作业了。但这件事一直堵在我心里,怎么也不能释怀,为自己的沉不住气,为自己的“迁怒”。后来我特别观察了小L,并从他以前的班主任和家长那里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的情况,我发现他是个敏感,并且不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家庭的破裂让孩子向更多的人关闭起自己的心灵。

面对这个孩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不觉想起了《爱的教育》中的一段话,“先生有时受不住小孩的气闹,不觉举起手来,终于用牙齿咬住了自己的指,把气忍住了。她发了怒以后,非常后悔,就去安慰方才骂过的小孩。也曾把顽皮的小孩赶出过教室,赶出以后,自己却咽着泪。有时听见家长责罚自己的小孩,不给食物,先生总是很不高兴,要去阻止。”是的,书中先生对孩子的严格以及对孩子的真诚的爱,常常感动着孩子们,也感动着我。孩子需要严格的教育,但是,他们更需要宽容、理解,还有那慈母般的爱。

我们常说:我把学生当作我的孩子。但细想来,真的做到了么?如果做到了,那么在懊恼时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而不会发火,如果做到了,在向孩子发火后,向他们道歉,就不会有犹豫。看来,自己的修炼还差的远了,希望在不断的学习磨炼中,增强自己的修为,真正做到爱生如母。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第4篇

暑期师德培训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放了一些视频画面,其中有一个是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同时它也能够发人深省。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桑的7、8岁小男孩,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睫毛,很帅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些木讷、呆滞的样子,老师报分数他是最低的,他的卧室也被他弄的乱七八糟,伙伴们还会莫名其妙的欺负他,他的不同就在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在刷牙时还是在考试时,他总是能有让人觉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爱画画,总爱在自然世界里寻求一些灵感;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加以模仿;他向往自由,羡慕鸟儿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原来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他有空间定向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尽管伊桑十分努力的学习功课,但每次他的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些使他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而伊桑在这些的学习障碍导致他的自我 概念差,自我评价低等行为、情绪和社会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很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然而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却改变了伊桑的命运。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也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于找到了自信心。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上,尼库姆布斯和伊桑分别拿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他在家庭里也得到了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电影的最后伊桑和他的哥哥在校园里高兴地玩耍嬉戏,这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最好的结局。

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来说,关心对他们来说是很关键的,他们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需要一个像尼库姆布斯一样来挖掘他们潜能的启蒙老师。作为老师,我要深深地向尼库姆布斯老师鞠上一躬,现在的小学生需要有这样具有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来发现他们别人不能发现的潜能,并且激发这一潜能。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老师,更需要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新时代要求他们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

协调发展。作为父母,有必要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我们不可以不必像伊桑父母那样认为孩子的所学一定要能与别人竞争、养活自己。或许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吧!就像伊桑一样,虽然他有读写障碍,但他擅长画画有独特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与理想,我们应该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小朋友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第5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尤其是爸爸妈妈的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长年和父母分隔异地,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的父爱母爱少的可怜。不是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而是他们迫切的需要爱。当然,除了留守儿童,许许多多的孩子也缺少爸爸妈妈的爱,原因有很多: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经济原因……我们有这么多的孩子如此迫切的需要爱,作为老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曾经拜访过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宋老师,她把她和她学生的故事告诉了我,让我思考颇多。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林),妈妈忙于为生计奔波,他和奶奶住在一起。刚开学的那段时间,回到家里从来不去做作业,奶奶只负责做饭洗衣,妈妈很晚才回来。对于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宋老师告诉我,当她了解到孩子的具体情况之后,第一周,当她下班回到家,六点钟打电话小林,她说:“小林,饭吃过了吗?作业写好了吗?”小林第一次接到宋老师的电话也很高兴,他说:“吃过了,但是作业没做好。”说到最后明显声音变小了。宋老师接着说:“那老师不打扰你认真写作业了,再见。”到了七点半的时候,宋老师又给小林打电话:“小林,作业做得怎么样啊?有没有不会的啊?”小林说:“刚才在看动画片,还没写。”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那你接着写作业吧,记得早点睡觉啊!”就这样,宋老师每天给小林打两个电话,持续了一周。到第二周的时候,小林已经能自己回到家主动的完成作业了,慢慢的电话数量从两个变成了一个。只要最后提醒小林整理书包时别忘了一些作业和学习工具等。小林的进步非常明显,在课堂上开始举手发言了,有什么心事都会和宋老师说。我想,宋老师在小林心中已经不止是一个老师,更像是一个妈妈。师生在心与心的互动中彼此走近,打开心房。

很多老师会认为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不去管他,作为老师再怎么去做也改变不了什么。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其实很多,教师清晨给学生上学路上的一个微微笑意,可以使得孩子们对新的一天的学习充满希望;教师在晨读课上的激情领读,可以带领孩子们更加激情的诵读,为一天的学习奠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意识又不露声色地对调皮孩子的提醒,可以使得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进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纠正;教师在课间和孩子们的亲近交流,俯下身和孩子谈谈心里话,或许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教师在放学时间对孩子的声声告别,或许会让孩子们体会到学校是一个温馨大家庭。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颗小星星,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是使得孩子得以发光发亮太阳,就让我们身上闪射出那一簇簇光芒,照亮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