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议论文 >

科学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

小编: 孤街浪人

科学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一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

  书P3:“做一做”。

  书P5:1、2。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科学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二

  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提升结论。”

  科学探究就是以自然及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作为特定对象的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开展的探索、质疑和研究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的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可以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不了解,尚处在懵懂之中,还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是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归纳,更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习惯的养成和初步的能力培养,待他们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比较的方法及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准备:

  准备演示的各种实验器材、彩色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值日,在扫地之前,我们要干那些准备工作?(先洒水)那么大家对水有那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初步认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好吗?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二)探究研讨,描绘特征

  1、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出示自然界不同水域的彩色图片)

  组织讨论,各组汇报交流。(都是水,颜色不一样)(有河水、有湖水、有海水)

  2、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讲台上这四个玻璃杯中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各组汇报方法

  3、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好,不错,这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就是水。

  4、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桌上还有三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着纯净水、白酒和白醋,到底哪一杯是纯净水?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指名学生说(用鼻子闻)

  提问:为什么要用鼻子闻?你为什么直接凑近来闻?

  分组交流(因为水是没有气味的,有气味的就不是水。因为老师你已经告诉我们这三样东西是什么了,我们都知道是没毒的,是可以直接凑近来闻的。)

  追问:如果给我们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能不能直接凑近来闻?(不能直接凑近来闻)哪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找呢?(我们可以用手扇)

  5、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演示正确方法。

  6、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观察吧,在纯净水、白酒、白醋的杯子上贴上标签。

  生自由做实验,教师巡视,行间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

  7、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看一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这三种物体的描述最详细。(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但味道不一样。醋、酒有很大的味,纯净水没有味。)

  谈话:同学们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你们对水有了新的认识吗?水有哪些性质呢?

  8、师生共同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板书)

  观察的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出示小黑板:《观察物体的顺序》 一看、二闻、三尝。

  不能吃的不要尝,闻要用手扇来闻,尝用玻璃棒蘸来尝。

  (三)扩展延伸,组织探究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的基本性质,那它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

  2、教师操作: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往装着纯净水的杯子里继续加水,加到不能在加为止。)

  现在还能往杯子里加水吗?(不能)。教师在另一个杯子里装上细沙,直至装到不能装为止。

  提问:现在还能装吗? 让学生充分的猜测,讨论,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3、教师继续示范实验,以检验学生的猜测。

  提问:如果往这杯沙子里加水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先与同桌说一说。师指名回答,进行评议补充。

  追问:为什么水能流进沙子里呢?(沙子里面有空隙。水是流动的。)

  4、继续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提问:你们看到什么?(水在流动)

  5、学生动手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一种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以次倒入其它形状的容器中

  6、提问:做完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水很有趣。 水可以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

  谈话:大家通过探究以后都知道了水是流动的,并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动,而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相互进行交流。(牛奶、果汁、饮料、啤酒、酱油、醋……)

  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些物质都跟水一样,能流动,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叫它液体。

  师板书:水是流动的 没有固体的形状 液体

  (四)活动拓展

  1、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30页上的内容,明确认识。

  2、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再不搬动桶的前提下,将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去。

  3、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领取比赛用具。师要求学生要注意安全。

  4、教师发出比赛开始口令,学生开始运水。

  比赛结束,教师提问: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最后结果怎样?是利用了水的那些性质? 各组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假如两只桶的距离再远一些(教师重新确定距离),你们又会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运水?

  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对策,设计方案,开始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五)进行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通?你还想进一步去探究些什么问题?

  2、指名学生回答。

  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去探究水,把你们发现水的神奇之处记录下来,便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去研究。

  (六)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质、探究的能力以及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决定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去了解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这一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科学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三

  活动目标:

  能说出动物简单的花纹特征

  重点难点:

  能说出动物花纹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 小动物的花纹特征

  物质准备:教学大书,宝宝用书,小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请宝宝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引起宝宝兴趣。

  --引导宝宝关注并知道有的动物有花纹,有的动物没有花纹。

  二、逐一出示老虎、斑马、豹子的图片,请宝宝观察动物的花纹是什么。

  --说说动物花纹的不同,提问引导宝宝关注花纹特征,如条纹和斑点。

  三、出示教学大书,请宝宝猜测动物并熟悉花纹。

  --引导宝宝说说洞洞里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纹。

  --请宝宝分别猜猜洞里是哪个动物,并翻开遮盖部分看一看。

  四、共同阅读宝宝用书,引导宝宝熟悉并说说老虎、斑马、豹子的花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