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
每个人都尝试过在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写一篇作文。作文是人们用书面形式表达情感的言语活动。以下是边肖收集的中国名人勇于探索的例子[5篇论文]。以下是边肖收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一
1.科学总是不公平的。如果它不问十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一个问题。-萧伯纳
2.科学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达尔文
3.科学是让人变得勇敢的最好方法。布鲁诺
4.借助科学,人们可以纠正自然界的缺陷。-meichenikov
5.科学需要所有人的生命。-巴甫洛夫
6.科学永远是革命性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睡觉的时候不是这样。-索尔顿
7.科学的敌人不比它的朋友少。-土耳其谚语
8.路很长,又是修远,我就上上下下。——战国时期的屈原
9.一个好的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个疯子。-kapitza
10、科学不能或不想影响自己的民族,不配称为科学。-普朗克
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二
我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外名人故事,我迫不及待的想看。里面很多名人让我很震惊。我钦佩莱特兄弟的勇气,他们敢于用自己的飞机在蓝天上飞翔;我佩服詹天佑的气魄,敢于挑战造桥权威,给外国列强当头一棒;我很佩服李时珍爬山越岭,不畏艰辛,用自己的身体尝试药物,终于做出了一部杰作《本草纲目》……但是这么多著名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达芬奇的故事。
爸爸。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从小热爱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城市佛罗伦萨,拜著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让他从画鸡蛋开始。他接连画了十几天。他觉得自己画得很好,所以变得不耐烦了。老师见他有点不耐烦,就对他说:“别以为画鸡蛋容易,你知道,1000个鸡蛋里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如果换个角度看,形状也会不一样,椭圆形的轮廓也会不一样。所以,要在画纸上完美的表现出来,还得努力。”从那时起,爸爸?芬奇用心学习绘画,经过长期刻苦勤奋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名画。
对着无聊的彩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真是太神奇了,于是他打下了很好的绘画基础。看了他的故事,觉得很惭愧。我想到了我暑假制定的计划。每天都要写日记,过几天就结束了。他的毅力和毅力真的觉得我学习。
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三
勤奋的著名例子:梅兰芳
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经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习者,没有足够的天赋,靠自己努力学习。
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跟老师学戏剧。师傅说他有一双死鱼眼,黑黑的,呆滞的。他根本不适合学戏剧,拒绝接纳他。但是,天赋的缺失并没有让梅兰芳气馁,反而让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眼睛跟随着飞翔的鸽子,追逐它们;他养金鱼,每天低头看水底。他的眼睛跟着在水里游的金鱼。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像清澈的秋水,闪闪发光,深情款款。
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四
残疾和强烈愿望的名人案例全集
华身体残疾的励志故事
初中毕业后,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学费问题辍学,一生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之后,他开始顽强地自学。他在五年内完成了高中和大专所有的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感染了伤寒。妻子的照顾救了他,但他的左腿残废了。20岁那年,他凭借一篇论文在数学上轰动一时,被清华大学邀请工作。华从193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学习,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修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语、法语和德语,并在外国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文。1936年夏,华被派往剑桥大学深造,两年间发表论文十余篇,引起国际数学界的赞赏。1938年,华·访问英国并回国。在昆明郊区一个像牛棚一样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着他的名著《论桩的质数》。
张海迪残疾和野心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5岁时因脊柱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身体残疾,工作努力,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罗”。面对残酷的命运挑战,张海迪并没有感到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毅力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对生活充满信心。虽然没有机会进校门,但她努力学习,读完了中小学的所有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学习了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成员”称号,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翻译了《海边的诊所》、《小米勒的旅行》、《新学校里的丽贝卡》,创作了《开向天空的窗户》、《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100多万字。现为山东省作协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并答辩,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了远南运动会。1997年被日本NHK评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国残疾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关于身体残疾和意志坚定的励志故事
桑兰,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曾是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现在,坚强的桑兰笑着坐了六年轮椅。
7月21日晚在纽约善意运动会上意外受伤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人。真的是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跳马比赛前热身。在她起飞的那一刻,外国队教练“马”面前的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走形,从高空切入地面,先着地。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后,她表现出了罕见的毅力。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很勇敢。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我能为她找到的词是‘勇气’。”即使在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没有后悔练过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诺言。她就读于北京大学,加入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并参加了雅典奥运会北京接力赛...她强有力的微笑总是给人希望!
贝多芬关于身体残疾和意志坚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差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中长大的。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导致贝多芬性格严肃、孤僻、倔强、独立,内心蕴含着强烈而深刻的感情。他12岁开始作曲,14岁在管弦乐队演出,领工资养家。1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只留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一个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差点死掉。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活了下来。他如此热爱音乐,以至于他不能没有它。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个他生活的影子,充满了高尚的思想,揭示了他对世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他对美丽的大自然有着无尽的感情。贝多芬的厄运不仅意味着他悲惨的童年,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是28岁时失聪。先是耳朵日夜响,然后听力越来越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一个人过着聋哑人的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与聋哑人的战斗中。贝多芬活在世上,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只有音乐能安慰他。他作曲时,经常咬着一根细棍在嘴里感受钢琴的震动。他用他听不见的声音倾诉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是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与命运抗争,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这是一个沉重而有力的音符,在第一乐章中不断出现。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能点燃人类精神”。“顽强战斗,通过斗争取得胜利。”这一思想贯穿了贝多芬的作品。
3月26日,一个雷雨之夜,音乐巨人去世,享年57岁。贝多芬的生活很悲惨。世界从未给他欢乐,但他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很弱,但他真的很强。
霍金的励志故事
霍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学习物理和天文学。十七岁获得自然科学奖学金,顺利进入牛津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去剑桥大学攻读宇宙学博士学位。很快,他发现自己患上了卢格氏病,这种病会导致肌肉萎缩。起初,医生因为无能为力而打算放弃做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慢慢恶化,于是他恢复了情绪,克服了一切困难,从挫折中站了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个不幸,继续投身于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点定理,并于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的辐射温度与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辐射而变小,但温度会上升,最终爆炸消失。
80年代开始研究量子宇宙学。此时,他的行动已经成问题。后来因为肺炎,做了气管手术,让他再也说不出话来。现在他瘫痪了,不得不依靠电动轮椅而不是双脚。他不得不依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来说话和写作。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很不幸,但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是在他生病之后取得的。他以毅力和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证明了残疾不是成功的障碍。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科研的热情值得年轻一代学习。
海伦·凯勒的残疾和毅力的励志故事
HelenAdamsKeller(6月27日~ 6月1日)是美国残疾教育家。她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她的父亲亚瑟是南部邦联的老兵。当她19个月大的时候,她因高烧而失明和失聪。后来,在波顿市珀金斯盲人学校的老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下,她学会了说话,开始和别人交流。1898年,海伦·凯勒被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录取。1900年秋,他被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录取,这对于一个又盲又聋的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最后,1904年,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沙利文一直待在海伦·凯勒身边,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写下课本和课堂内容,让凯勒能看懂内容,可以说是和海伦·凯勒分不开的,所以海伦·凯勒一生都很感激她。从4月份开始,在沙利文的帮助下,她开始在美国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生活》(也被翻译成《我的生活》。该集在第二年出版后,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甚至被认为是1902年世界文学的两大重要贡献之一。
中国勇于探索的名人事例【范文5篇】五
今天我们写作教育的小旅行家来到逸飞无人机科技中心,探索无人机之谜。
来到逸飞无人机科技中心,迎接我的是一座座建筑。四周一片寂静。我们悄悄地跟着老师,来到一个电脑室。一个老师走上讲台,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人机的伦理课。我听得津津有味。我从来不知道无人机是什么。本来无人机就是用遥控代替人坐在控制室的小型飞行器。由无线电遥控和独立编程装置操纵的飞机。另外,我也知道无人机的种类很多!有货运、农业、警察、消防……最常见的是摄影。
学完理论课,下一步是计算机模拟飞行。我非常激动。我小心翼翼地扳动遥控杆,让无人机在老师的指引下飞向天空。无人机没有飞得很高,而是像喝醉了一样在空中摇摆。抖几下就倒了。看看其他同学,他们已经把无人机举到天上去了,我很佩服,也很羡慕。我不愿意再尝试驾驶无人机,但无人机重复了上次的经历。我几次都没能让无人机飞上天。就在我气馁的时候,同学们一直对我说:“加油,你可以的!”在她的鼓励下,我让我的无人机飞上天,达到70米高!我很骄傲。
在这次活动中,我获得了很多关于无人机的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发展。这是难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