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公文 >

天佑鲍比观后感 天佑鲍比真人真事

小编: HYH何

天佑鲍比观后感,《天佑鲍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位母亲因为不能接受儿子鲍比是同性恋,结果使得鲍比选择轻生。她在悲痛欲绝后投身同性恋公益事业的故事。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天佑鲍比观后感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天佑鲍比观后感吧!

天佑鲍比观后感一

看这片子时,边看边流泪很多剧中情节身同感受,以至看完时眼哭得又红又肿。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bobby是一个善良、温顺、虔诚的少年,他有爱他的父母奶奶和哥哥妹妹。然而在他向家人坦白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后,一切改变了。bobby的母亲mary深信圣经关于同性恋会下地狱的训诫,想尽办法矫正儿子,却没有意识到bobby的痛苦与日俱增。在满20岁生日前,bobby认识了开朗青年david,然而mary拒绝接受这段感情,她望着bobby一字一句的说: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bobby伤心的离开家,开车到高速路的桥头,噙着泪水纵身跳下

的死彻底唤醒了他的家人。mary在无尽的悔恨中开始接触同性恋人群,参加pflag小组,与神职人员探讨圣经解释。在翻阅儿子的日记后,她终于发现,其实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只是她不肯正对。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

此后将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她在推动市议会同志自由日提案时留下名句:“当你们在家中、教堂说出阿门时,想想和记得,有个孩子在倾听。”就如一道永恒阳光,照亮了无数困惑、绝望和渴求认同的同志青少年。

看这电影难过是双重的:为鲍比难过,也为他的妈妈。鲍比走了,而他的妈妈永远活在后悔和痛苦之中。如果她不是这样的爱鲍比,如果他们曾经不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或许,这悲剧不会发生,或许,这痛苦就会轻一点。

鲍比是个如此可爱的孩子,他温顺善良,照顾每一个亲人的感受,他陪着母亲聊天,看老电影,努力成为母亲满意的人。如果鲍比不是太爱母亲,太珍惜和母亲的感情,怎么会如此害怕让母亲失望,怎么会如此害怕母亲唾弃的目光,怎么会因母亲的决绝而丧志活下去的勇气?也许,他会像brian那样对母亲大喊:“fuck you!”然后走自己的路。

很遗憾,他的母亲竟然对这样乖巧可爱的孩子如此铁石心肠!

为什么呢?是什么蒙蔽了母亲的眼睛,是什么竟然凌驾于母爱之上——毫无疑问,是信仰。母亲信仰上帝,这种信仰深入她的骨血,这种信仰让她失去所有判断,对于这种彻底洗脑的偏激的信仰——我要说,fuck you!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但是过度的信仰同样可怕,特别是当这种信仰充满偏见、狭隘和不自由。

如果,mary能接受同性恋儿子,依然爱他,鼓励他,支持他,站在他的身后,那么鲍比不可能那么匆忙结束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从这点来说,事实上,母亲是刽子手,所以她才会那么痛苦自责,所以她才会在走近同性恋理解同性恋后,勇敢站出来,成为他们的代言人,这不仅是她对天上的儿子的追悔和补偿,更是对自己的救赎。

但是我依然遗憾,为什么这悔悟来得这么迟,这么迟!如果,母亲的偏见不是这么深,如果,她愿意早一点理解儿子,像后来一样,试着和别人沟通,探讨,了解同性恋是怎样一回事,那么这悲剧就可以避免……但为什么不呢?

认为异性恋是理所当然,同性恋是畸形的变态的——这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理念,很难改变,尽管他们甚至不认识同性恋,不了解同性恋。所以,在当今社会,同性恋是隐蔽的,总是在黑暗的角落,不见天日。这并不公平。如果所有人,都能怀着爱,怀着包容,怀着理解,怀着感激——去看这个世界,那么,我相信,我们会觉得幸福得多,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幸福得多。

影片最后彩虹旗游行的时候,mary和鲍比拥抱在一起,所有人都在庆祝,包括他们。这是对他们母子的理解的庆祝,是对人性观念解放的庆祝,是对所有真心相爱的同性恋的庆祝。他们抱在一起。

天佑鲍比观后感二

《天佑鲍比》说的是一个叫鲍比的高中生因为自身是同性恋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家庭关系问题。鲍比在一次失败的自杀后跟哥哥出了柜,之后又被全家知道,然而母亲的不理解,最后让这个20岁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归路。

一开头就被电影的片头曲所吸引,I need you to listen, I need you to answer, God! 其实想想,我跟鲍比还蛮像的,因为高中时候,就真的有一个同学一直叫我Bobby。更重要的是,鲍比说他自己努力了,他曾经想要走出来,他找了女朋友,接吻,可是无法go further。这不就是曾经的我吗?我也曾经强迫自己找女朋友,也还真的实践了,不过最终明白自己不可以这样。

鲍比其实不算最惨的,他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比起独生子女要好得多,他的家人其实除了母亲都算是接受他了。他有一个很好的BF,而且BF的家里接受了他们的关系,这个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还有很多同性恋都感觉无法找到真爱。不过鲍比的死,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自身的认同程度不够吧。他没有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他选择的面对方式更多的是逃避,逃避母亲,他搬离了家乡。最终他自杀的时候,也许还是带着一种对不起家人,对不起世俗的心情吧。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那他会勇敢的多。事实上,鲍比的母亲并非绝对不能接受儿子是同性恋,关键还是鲍比自己没有想清楚自身的问题。他更多的是选择接受家人的“治疗”,而没有坚定的告诉父母,自己没有病,需要“治疗”的其实是他们。亲情是很伟大的,我们之所以恐惧,之所以还抱着结婚的想法,不就是为了父母吗?既然你可以为父母做这些,那父母同样也会因为爱你而接受你,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

天佑鲍比观后感三

电影里有两个让我忍不住泪水溃堤的地方。

一是Bobby从外地回来,认真地向母亲Mary倾诉自己的想法时,Mary却因为听了他的话在气头上而打断了他这一部分。被如此依赖和信任的母亲痛批,甚至说出“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这样的话,让Bobby感到难以置信,他不知道究竟怎样才好 : 一边是对自我的渴望,一边是来自血亲的谴责。痛苦的是自己得不到一点儿理解和支持。这让我回想起自己与父母吵架的时候,与Bobby略有些感同身受。

二是Mary在惨失Bobby,逐渐理解同性恋后,一次偶然她通过翻阅儿子生前的日记,开始直面认同自己的儿子。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这一幕让我泪如雨下。为了所有像鲍比一样的同性恋者能够在太阳底下正常的生活,Mary此后将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

影片最后,我陷入思考:同性恋观念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传统旧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冲突难到是不可避免吗?

天佑鲍比观后感四

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少年鲍比在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后,与母亲越来越激烈的冲突。母亲冷颜厉色的一句话“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以及日渐强烈的压迫感和孤独感将善良、温顺、虔诚的鲍比推上了高速路的桥头。过往的片段不断在脑海闪现,鲍比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与悲痛之中,最终眼含泪水的跳下了高架桥。而与此同时,鲍比的母亲玛丽,正在向上帝祈祷“continue to convict Bobby's heart off sin”(请继续让鲍比受到内心罪恶感的惩罚吧)。

电影如果在这里结束,那么我可以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同志鲍比,在向家人出柜后被逼跳桥头的故事。我们心中此时充满了对鲍比的同情和对鲍比母亲玛丽的愤慨。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向家里人出柜的同志们,更加强了不向家人出柜的决心。

但是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地方,却是后半部分。不得不说,后半部分如此经典,与鲍比母亲玛丽的扮演者Sigourney Weaver的高超演技不无相关。

玛丽,这个固执,或者称为执着的女人,在鲍比死后悲痛欲绝。但此时的她并没有开始悔恨自己对鲍比所做的一切。出于对鲍比之死根源的深究,玛丽开始接触同性恋人群,并阅读了鲍比死前留下的日记。渐渐地,她开始理解鲍比,并开始质疑自己的理论。终于,在参加了一次小组讨论后,玛丽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深夜,她冒雨到教堂找到牧师,几近崩溃地说出了下面的话:

“我的儿子一直与众不同,从我怀上他时就是。我知道,我能感觉到。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治愈Bobby,他没有治愈他,因为…他根本没病。”

玛丽在说出这句话时,泣不成声。剧情继续发展,玛丽参加了我纳西市关于设立“同性恋自由日”的议会,并发言。玛丽悲痛但发人深省的一段话,将电影带到了第二个高潮。

“我深深地后悔自己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现在我明白了,我所受的教育都只是固执偏见、缺失人性的。如果我曾经多去了解,而不是墨守陈规——如果当初,在我的儿子对我坦诚相见的时候,我能够认真听他说,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悔恨之情。我相信,上帝为鲍比的善良有爱而高兴。……最终,我对他的伤害无法补救。鲍比翻过人行护栏,跳向一辆重卡当场死亡,那不是上帝的旨意。鲍比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他父母的漠视,和他们对同性恋的恐惧。鲍比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的希望和梦想本不该被剥夺,但是却被我们剥夺了。有些像鲍比一样的孩子,坐在你们的教堂中,与你们不相识,但他们会倾听,当你们念出阿门的时候。他们也许很快就不再祈祷,向上帝祈祷理解、接纳和你们的爱。但是你们的厌恶、恐惧和对同性恋的漠视会让他们放弃祈祷。所以,当你在家中或者教堂念出阿门之时,请记住,一个孩子在聆听。”

看到这里,我那双反复湿润的眼睛再次决堤了。最后,玛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同性恋维权运动,“鲍比对爱失去了信心,我希望你们不会”。至此,玛丽实现了从一个对同性恋深恶痛绝的母亲,到理解同性恋、维护同性恋权益的母亲的转变。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枚催泪弹,更是一把无坚不摧的武器。电影中多处体现了同性恋维权者和传统教会观念针对同性恋的争辩,并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论据支持观点。可以说,如果这部电影被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同志拿给反对同性恋的朋友、亲人看,十有八九会改变他们的观念,至少会有所动摇。但是对于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同志呢?这部电影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我们不可能对父母说:“God loves me as what I was”(上帝爱我,是爱我本来的样子)。他们不会理解,因为阻碍我们得到社会认同的,不是上帝是否爱我们,而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我们的父母不会一朝发现上帝认为我们是无罪的,就能接纳我们。中国传统道德和伦理,远远比宗教思想来得深入骨髓,难有丝毫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如果一个同志被逼自尽了,也不能得到理解的原因。

但是这部电影依然给我们中国的同志们有所启示。启示来自玛丽在议会上的讲话:

“我深深地后悔自己对同性恋知识的缺乏。现在我明白了,我所受的教育都只是固执偏见、缺失人性的。如果我曾经多去了解,而不是墨守陈规——如果当初,在我的儿子对我坦诚相见的时候,我能够认真听他说,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悔恨之情。”

的确,所有厌恶、仇恨同性恋的人,都是对同性恋缺乏了解的人。这一点在中国也是一样。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能了解身为同志的感受,那么同性恋自然就能得到全社会的接受。如果同性恋得到了全社会的接受,我们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整天生活在谎言和恐惧之中。

天佑鲍比观后感五

《天佑鲍比》的剧情可以说非常简单,而其打动人心的正是其中的真挚之情,鲍比,一个一直相当父母眼中好孩子的男青年,外貌英俊,内心善良,他阳关般的生活,直到发现自己对男人的兴趣甚于女人。那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又身在一个对主虔诚的家庭,母亲对同性恋的态度是视之为一种会受到上帝严惩的恶行。鲍比的惶恐表现着他的单纯和对家庭的珍视,他怎么能接受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母亲理念下的恶人,他又怎么能忍受将下地狱的预期。鲍比和母亲间的感情是深厚的,而这个家庭的爱是充满着宽容的,所以,当鲍比的同性恋征兆暴露后,我们没有看到家庭施加的粗暴自责和痛斥,而是一种“治疗”,一种充满爱意的“关怀”,希望鲍比能够重新作个“好孩子”。

世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善意的伤害,最痛的创伤,莫过于爱的利刃划过。在这部影片中,我很难责怪鲍比的父母,他们对鲍比充满了亲情的关怀,他们从小受到的宗教观念又让我感到他们对于同性恋的想法显得可笑,但是却情有可原。如果面对暴力,我们尚可回之以怒吼发泄心头的苦闷,而面对家庭的亲情,鲍比却只能愈加苦闷。幸运的是,他最终认识了自己,认识到爱男人没有错,发掘了内心的自我,他终于可以保持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享受生活的快乐。而不幸的是,他认识了自己,母亲却没有认识真正的他,当他已经有了一个男友,并快乐的彼此生活时,却无法排遣亲情缺失带来的苦闷,终于,从天桥上,他一跃而下,过早成为人生的过客。而他死后,还要面对的是,母亲眼睁睁的在教堂葬礼上,任由牧师批判他的“罪行”。

认识自己,鲍比达到了这一步,却在社会的偏见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终于开始唤醒了母亲认识他,也认识自己。母亲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究竟爱的是什么,读着鲍比留下的日记,她明白了,她爱的是一个可爱的儿子,这份母爱是超越宗教和偏见的,是不应被儿子的性取向扭曲的。上帝爱你本来的样子,母亲爱的也是她最本真的孩子,这份爱不容闲言碎语伤害,更不容有人高举宗教的大旗亵渎。母亲在对上帝的虔诚和对儿子的爱间煎熬,想着儿子可能正在地狱倍受折磨,她如何可以入眠?宗教人士对她说,同性恋要下地狱,自杀要下地狱,讽刺的是,正是同性恋下地狱的诅咒导致了一个孩子的自杀,这又是如何的荒唐。偏见在世间造成无尽的伤害,对偏见的承受者,也对偏见的施加者,比如,当无数同性恋因为压力不敢出柜,而压抑自己的取向与异性结婚时,也同时造就了压抑的家庭,伤害那个不幸的异性,甚至造成更深远的情感伤害。鲍比的母亲要探求真相,而神职人员中的开明人士,还有那个同性恋家庭父母的互助群体给了她力量,原来,那么多人曾经迷失,竟然任由偏见摧残自己对孩子的爱。看着孩子以真我状态快乐的生活,与人为善不是一种幸福吗?

母亲在关于“同性恋自由日”议题的讨论中的发言渗透了一个母亲的血泪反省,真挚感人。“我非常痛恨自己没能多了解男女同性恋,现在我知道我前辈教导和灌输的全部是偏狭和扭曲的人性诽谤,如果我能多做一番调查,如果我肯倾听我儿子的声音,我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看着你们,满心悔恨!”,虽然这一议题未能通过,但是,母亲却毅然投入到同性恋权益活动中去,不光是她,还有更多人汇集在一起,留下了这部感人电影的一个亮丽结尾,在同性恋游行上,那么多人在彩虹的洪流中前行,他们认识了自己的本真,也带动着更多人认识自己,包括反同性恋者,认识自己的偏见,像鲍比的母亲一样,获得新生。

本片母子两人的表演都很精彩,儿子带着那种阳光中的忧郁气质,特别在家庭的爱和真我间的挣扎一段,献上了真情演出。而自从“异形系列”后就烙下女强人印记的Sigourney Weaver则献上了非常细腻的表演,一个母亲的爱与恨,柔弱与坚强成为这部影片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天佑鲍比观后感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