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联网 > 体裁作文 > 话题 >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 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背景

小编: LH雷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每当国歌响起,总是心情澎湃!你了解国歌诞生的经过吗?为什么《义勇军进行曲》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带你走进国歌诞生的故事。小编整理了一些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的汇总,欢迎大家借鉴参考,快来看看学习下吧!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 一

开学第一课: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一起了解那些和国歌有关的故事——

1935年春天,上海淮海中路1258号3楼的小房间里,一位年轻的作曲家正在忘我地投入创作。他时而在钢琴上弹奏,时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时而在地板上走来走去。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他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国歌之父”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而这首不朽之作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本月17日,是聂耳逝世82周年祭日。让我们回眸这位“国歌之父”的音乐创作之旅,了解国歌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音乐学霸“耳朵先生”

可能不少人不知道,聂耳并非其本名,他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受母亲影响,聂守信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高小期间,掌握了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的吹奏;初中期间,掌握了钢琴的弹奏;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他不仅掌握了小提琴的演奏,还与友人一同创办了九九音乐社。

年轻时期的聂守信显露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一次明月歌舞社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总经理罗明佑现场给聂守信赠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聶”)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聂耳幼年丧父,由母亲彭寂宽独自抚养长大。然而,家里孤儿寡母的他们经常受到社会上无赖恶霸的欺凌,这使得聂耳从小就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1928年,聂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进行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示游行等活动。1930年毕业前夕,聂耳被反动派列入逮捕名单,被迫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离开家乡,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1932年11月,年仅20岁的聂耳进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 电影:《风云儿女》片段

写在香烟包装纸上的灵感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侵略者先后占领东北、华北大片国土,而国内的反动腐朽势力却仍沉溺于纸醉金迷中。社会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爱你”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身为共产党员的田汉、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桃花江是美人窝”。

1935年初,田汉在电影《风云儿女》剧本和主题曲歌词刚刚完稿时被捕了。被捕前,他仓促间将主题曲歌词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不久后,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背面写着歌词的香烟包装纸。听说此事后,聂耳来找夏衍,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当看到纸片上的歌词后,聂耳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根据同田汉一起提出的构想,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随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客居东瀛期间,聂耳受到友好人士的热情接待,同时也看到军国主义分子大肆鼓噪“扩大在支那利益”,并磨刀霍霍。这段遭遇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迅速将歌曲定稿寄回国。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电影编剧、歌词作家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行曲》以铿锵有力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唱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强烈心声,激励着中华儿女挺起脊梁、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歌曲一经问世,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为传唱,并在世界很多国家传播。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了他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成就的背后却是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首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70多年的《义勇军进行曲》,依旧像一口敲响的警钟,提醒着人民居安思危,不忘建国创业的艰难忧患;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提供着新时期长征路上的不竭动力;像一支战斗的号角 ,激励着千万华夏儿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伸阅读

国歌法终于来了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周边热点问题持续升温,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让一些官兵产生了一种远离战争的错觉。心中无患是最大隐患。国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很好的教材,如何在军营内更准确地唱响国歌,发挥其战斗作用,也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要求。

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尊崇国歌,国歌奏唱和使用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实际生活中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举止不得体现象时有发生,而国歌标准曲谱未予发布,也一定程度上了影响奏唱和播放效果。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制定一部专门的国歌法,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多方的呼吁与努力, 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自通过之日起实施。草案规范了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包括: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国歌奏唱的形式和礼仪等。

最早的国歌居然是首诗

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歌。最早的国歌是以李鸿章命名的《李中堂乐》。1896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欧洲访问。在欢迎仪式上,各国要演奏中国国歌。李鸿章只能临时抱佛脚,把王建的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茉莉花》曲谱,充当国歌。直至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首法定国歌《巩金瓯》,但仅6天后,武昌首义,清王朝灭亡,这首"国乐"也就随之寿终正寝了。

民国时期,先后将《五旗共和歌》、《卿云歌》、《国民革命歌》、《国民党歌》等歌曲作为国歌,其中只有16个字的《卿云歌》为历史上最短的国歌,而《国民革命歌》曲调改编自我们现在熟知的《两只老虎》。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之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0月1日,盛大的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紧随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宣告响彻天安门广场。建国后,在经过一系列曲折,终于在2004年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也意味着,赋予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同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这支历经70年,曾经鼓舞亿万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歌,从此去掉了"代"字,作为国歌又重新回荡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 二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 ,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曾将该曲定为该师的军歌。张学良于西北练兵时,特别强调了士兵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重大意义。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综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简短的汇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作文网“!